记者在走访省城车市时注意到,不少消费者在购车时只关注汽车的价格、配置、性能等指标,对于车内异味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以前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普遍不够重视,但豪车问题曝光后,不少消费者在买车时开始询问空气质量达到几星级标准。”在省城太榆路一家4S店,销售人员王兴元告诉记者。
据了解,早在几年前,国内车企如吉利、华晨、比亚迪等就增强了对车内空气污染的重视程度。包括东风悦达起亚智跑、华晨中华骏捷FSV、北京现代ix35等车型均获得了最高的五星级车内空气质量,而一些诸如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皇冠等豪车却没有达到五星级标准,更有一些大家熟知的合资品牌车只获得了二星或一星的车内空气质量评级。“新车有一定气味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味道太重,长时间难以消除,肯定会影响我对这辆车的选择。”正在某品牌4S店看车的马先生告诉记者,他准备买一辆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用,除了车子的性能,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也是他选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家人的健康。”
消费者应拿起法律武器投诉
针对豪车曝出的异味问题,太原市质检所工作人员表示,企业为了盈利会通过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正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健全,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才会选择使用不环保且成本较低的材料。
该工作人员建议,作为受害车主,可以根据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向相关部门投诉。他认为,奔驰和宝马等车使用致癌物质对车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属于人身伤害,应该属于汽车召回的范围。
据了解,车内空气质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2012年3月,由环保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有关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但是,上述《指南》只是推荐性国家标准,而非强制实施。因此,质检专家建议,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国家必须早日出台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这样受害的消费者才能运用更充分的法律依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共实施汽车召回113次,召回缺陷汽车320.3万辆,同比增75.3%。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召回事件中,豪华品牌的比例超过1/3。这让不少消费者感到费解,在他们的印象中,“豪车”就等于“好车”,为什么花高价买来的车还会因质量缺陷被屡屡召回呢?
召回问题多种多样
近年来,一些豪车莫名其妙自燃,发生事故时安全气囊没有弹开,或者高速行驶途中突然熄火等问题常见,引起车主的广泛关注。省城市民武先生是一名德系豪车的车主,他认为,虽然召回已经基本不影响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看法,但召回现象的增多,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已经说明豪车质量下降了。
例如,宝马去年4次召回,每次涉及的问题不同。其中在1月份,宝马因辅助电子水泵缺陷在大陆召回了3400多辆MINI;4月份,因电子水泵缺陷,召回部分进口宝马(BMW)7系、X5、X6,迷你(MINI)和劳斯莱斯汽车;5月份,因行李箱中蓄电池正极电线螺纹接口塑料套安装存在问题,召回12万辆宝马5系、6系汽车;在8月份,由于转向机控制模块缺陷,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可能会非正常关闭,召回2500多辆3系、X1、Z4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