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几天前,央视曝光当当网(微博)公然售假表,虽然涉及的是日本品牌卡西欧,也说明了网络购表存在的风险。
贵的也不一定是好的
如果说在造假与打假大战中,消费者日益成熟,逐渐意识到“便宜没好货”,那么他们现在得警惕另一种陷阱,即昂贵也不代表是好货。
为了混淆消费者判断力,制假贩假商家不再以低价作践自己的产品,而是“鼓足勇气”地给假货打上跟正品差不太多的价格,让其混迹在名表的江湖。做工精细且售价不菲的盗版名表让虽然精明但毫无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彻底败北,至于那些只以价格论英雄的盲目消费者就更加不会怀疑自己高价买到的名表可能出自一个三无小作坊。
在中国,广东是假表的出产中心。根据瑞士媒体报道,瑞士钟表联盟在当地组织了一支由40-50名中国人组成的检查小组。仅去年3月份,就有28万个半成品的仿造手表在小作坊中被查收。尽管每天都有警察进行搜查,但“效果却不大”,而且要抓住造假集团的头目更加困难,Michel Arnoux对媒体说道。
除了高额利润的驱使,中国人对奢侈品日益增加的需求也让盗版表有了宽阔的市场。
瑞士顶尖名表轻轻松松卖到数十万人民币,堪比一辆豪车。比如,百达翡丽一款5002星月陀飞轮估价千万人民币,而表盘直径却不足4厘米。相比于数吨重的豪车和数百平米的豪宅,同样价格的瑞士顶级手表可谓是低调到极致,却奢侈到无穷。当拥有它的人不经意间露出手腕,眼睛瞟过运转不歇的指针,他读到的不是时间,是成就感。
上文提到的那位朋友说道,在这些客户看来,天梭、雷达、浪琴等几千元起价的牌子都不能算是表。在奥地利和德国的名表专卖店里,他们看中的腕表都是“喜马拉雅”级别的百达翡丽或者江诗丹顿这些数万元起步的品牌。
实际上,即便是被富人们抛出视野以外的天梭、浪琴等品牌的手表起步价也是数千上万元,相当于一个中国都市白领的月工资,瑞士手表对他们而言仍然算得上手腕那方寸之地的奢侈品,挑动着他们的占有欲。
买表要懂“防伪”
为应对假货,瑞士手表品牌使出浑身解数,推出各种具有“防伪”功能的腕表。市场上容易见到的假表往往是需求量最大的品牌,比如劳力士、天梭等。它们在防伪技术上的努力也从未中断过。劳力士在其表镜上使用了激光雕刻防伪,在腕表的6点位上,用激光在表镜上雕刻出一个细小的皇冠标识,只能通过放大镜才能看清。表盘最外围倾斜的“Rolex”字样,每个字母的字体、大小都很一致。至于天梭,厂商在不断更新自己产品的同时,还决定今后要限制海外经销商的数量。
名表中的名表虽然需求量不那么大,但是块块表价值连城,防伪工作自然也不敢懈怠。江诗丹顿在QUAI DE L’ILE系列中,把护照的防伪高科技印刷技术使用在表盘上面。表面的小圆点要用10倍放大镜看,会发现一个马耳他十字标记,而表圈上的一条细线,则是厂方一封书信的文字。
从某种程度上说,瑞士名表的高品质就是在不断防伪打假的进程中得以沉淀,防伪技术已经内化成其工艺基因的一部分。如果消费者决定买表,还需要好好研究下那一小块圆盘里都浓缩着怎样的光阴故事,隐藏着哪些秘密武器,这其中包括防伪技术。(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