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纸媒形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纸媒陷入困境,甚至有观点认为纸媒已“日薄西山”。“报业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问题,未来纸媒如何发展?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时尚传媒集团总裁刘江。
纸媒转型势在必行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时尚传媒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十八本杂志,在当今纸媒走下坡路的形势下,为何每年还要出一本新杂志?
刘江:我相信杂志,尤其是时尚休闲类杂志,是有持续生命力的。首先我比较理想主义,追求梦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更加在意价值和意义,而忽略过程中的困难或者是否赚钱。实际上我们创造出中国最好的杂志,杂志是给人帮助的,顺便也就把钱赚到了。其次,时尚如今已经发展成“跟每个人都有关系”的事情。时尚是个趋势和规律。在我看来时尚是一种驱动力,驱动人们追求积极、美好的东西。作为媒体,有责任传递这些美好的东西。第三,时尚传媒集团提倡每个人每天都要进步一点,都要学习新的东西,这是我们坚持的主流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对社会进步具有非常大的推动意义。第四,有足够的人才,具备行业所需要的全部能力,比如市场能力、编辑能力、广告能力,目前已经把这些能力构建得比较完整,完全可以面对来自市场和未来的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时尚传媒集团开创了中国高端时尚杂志的先河,回头来看,您认为其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刘江:最大的影响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思想层面、精神层面、意识层面、品位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帮助人们在观念上、生活态度上、快乐的理由上、生活的品位上获得更加积极美好的信息。这种变化像“天街小雨润如酥”,是春风化雨式的感染。
中国经济时报:与世界品牌时尚杂志相比而言,您认为中国本土的时尚杂志如何走向世界?
刘江:我们一直坚持“国际视野,本土意识”的办刊理念。将国外先进的东西引入中国,同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既不完全将自己的品牌嫁接在国外品牌上,也没有将其排斥在外,而是品牌联合。
另外,在与国外合作的基础上,创新和与本土的结合非常重要。要敢于做未知,永远要有踏向未知的勇气。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时尚传媒集团也在影响着国外同行,比如《时尚家居》、《时尚健康》女性版、《芭莎艺术》、《芭莎男士》都是国外没有的版本,甚至美国的合作伙伴效仿《时尚健康》女性做了自己的版本。之后,《芭莎艺术》已有好几个国际版了。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看待纸媒未来的发展?当今纸媒如何才能有质量地生存?
刘江:纸媒不会消失,特别是带有欣赏性的纸媒。所以,我认为第一要有态度,第二要有质感。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讲,纸媒已经过了高速发展的年代,行业转型是大势所趋。所以纸媒要想生存必须要有独到的东西。
引入“出版人制”管理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时尚传媒集团当初引入“出版人制”管理模式,取代当时国内普遍的“社长负责制”或“总编辑负责制”是如何考虑的?效果如何?
刘江:公司很早就走上了杂志品牌化和整合营销的道路。2000年引入“出版人制”,将杂志社、广告公司、发行公司、制版公司、印刷厂的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从而实现编辑、广告、发行和市场并重的现代期刊营销理念。从效果来看,“出版人制”帮助时尚传媒集团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在这一制度下,我们创办了18本业内顶尖杂志,实施了包括iPad、手机、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全媒体战略”,开创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动,成为业界的优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