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之二:流转产权,盘活资源,农民潇洒当“老板”
商南县按照“一个农庄就是一个旅游服务综合体”的思路,采取“企业引领、农户参与、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通过流转产权,盘活沉睡的山水人文资源,变村民为股民,变民房为客房,变资源为资产,使农民潇潇洒洒当“老板”。
今年以来,商南县采取“点面结合、统筹推进,串珠成线、整体打造,集体流转、市场运作,公司经营、群众分红”的方式,重点在进入金丝峡景区的18公里旅游专线上,依山就势,因地制宜,精心打造独具商南特色、饱含乡土气息、兼具高端民宿气质的“七大特色农庄”。其中王家坡农庄依托半山民居院落,建造了游客接待中心、冷水鱼观光园、垂钓园等设施,33户农户利用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办起农家乐。村民刘青抓住政府补助建设美丽乡村的机遇,把原有的几间土瓦房改造成徽派样式的“小镇里”酒吧,集现代时尚与古典风格于一体的蓝调、吉他、鸡尾酒、咖啡、美食、美景在这里融合。目前,他的酒吧和民宿已经建设完工,等到明年4月金丝峡开园后,他家可稳稳当当收入40至50万元。商南县对金丝峡主干道沿线村庄所有民居实行统一收购或租赁,对连片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或入股,对村落进行统一规划和集中改造,实现了乡村旅游市场化运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在经营理念上实现了新破局。
“秦岭慢谷”后湾村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注册成立了裕和旅游开发服务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化、股份化、全员化、均衡化”的思路,对所需的用地、山林和房屋,鼓励农民以入股、出租、流转的方式向公司提供,每年按比例进行利润分红。同时,依据规划将水产养殖园、采摘园、作坊一条街、青云驿站及林下会客厅精品民宿等经营性项目打包,整体对外承包,并引导村集体、全体村民入股,参与分包经营。并围绕商于古道文化和李氏三蛮人传说,恢复重建了青云驿和李氏宗祠,编排了“三英战闯王”场景剧,丰富了游客文化娱乐生活。依托后湾丰富的山水资源,建成了水上乐园、水产养殖园、垂钓园、天然浴场、水车景观带等一批亲水设施。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百亩杨树林,修建了湿地云桥、花海隧道、八卦迷宫,聚力打造杨树下、花园里、绿草地三大主题院落,盘活了沉睡的山水人文资源,延伸了旅游产业链条,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富水镇美丽乡村示范村王家楼村,全村600多亩的耕地全部流转,几乎所有贫困户都安置到园区务工,年劳务收入在2000元至4万元不等。试马镇红庙、荆家河,过风楼镇白玉沟,赵川镇老府湾等美丽乡村也依靠流转农户土地,精细化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扮靓了村容村貌,增加了群众收益。
实践之三:兴办产业,依旅增收,群众家门口就业“钱途无量”
商南县结合脱贫攻坚,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大力推行“三产联动”“四建四带”脱贫模式,找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群众增收致富三者间的连接点和融合点。
太子坪村地处金丝峡景区旅游专线中段,是景区的综合服务区。近年来村上建成了冷水鱼养殖园、瓜果采摘园、农事体验园、千亩高山茶叶基地;辖区的“七大农庄”借助项目建设,恢复了染坊、豆腐坊、酒坊及油坊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借力“金丝十三花”品牌,扩大包谷酒、红薯粉条等特色农产品发展;实行农家乐统一经营、民宿集中管理,打造高品质农家乐产业群和精品民宿。目前,该村已改造提升农家乐153户,新发展农家乐67户、特色旅游商品店24家、“金丝十三花”旅游电商125个,让群众的民房变成了乡村酒店,让农民变成了旅游从业者,带动了乡村餐饮业、种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装修业、建筑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多样化,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全村呈现出“村村都有加工厂,家家都是经营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