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

项目建设筑牢小康根基

项目建设筑牢小康根基

2020-09-25 08:40:41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李亮

  初秋时节,阳光灿烂。在商州区大荆镇口前村的山坡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板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为这个秋日的乡村增色不少。“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口前村脱贫户周立行说。

  从4年前商州区龙山光伏电站在村里开始建设,周立行就到这儿上班,一年务工收入1万多元,加上流转土地和分红的收入,每年收入2万多元。

  商州区龙山光伏电站在口前村流转土地800多亩,每年流转费30多万元,村里177户贫困户参与了入股分红,还有一部分群众在这里务工,光伏电站的建成大大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周立行只是我市光伏发电众多受益贫困户中的一个。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统筹协调,全面发力,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光伏扶贫产业项目,全力助推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强筋壮骨基础设施全面改善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公路穿梭在商洛大地,一盏盏现代化的路灯照亮了乡亲们回家的路,一所所新修的学校托起孩子们的梦想,一座座漂亮的搬迁房实现了几代人的愿望……

  “只需拧开自来水,水就哗哗哗地流进桶里。”“再也不怕下雨,脚沾不到泥了。”“你看娃们学校那环境美得很,漏雨的时代过去了。”“每天在我们村的小广场跳跳舞,日子美太太。”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现在的好生活,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市坚持把完善水、电、路、卫生室、学校等领域项目建设,作为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硬指标,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开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一张清单管到底”的指导思路,推动项目有序实施、逐个落地。同时,扎实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提升”行动,不断补齐“双设施”短板弱项,确保安全饮水、电力保障、道路交通等指标户户达标、村村过硬,确保能够充分保障贫困群众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全市脱贫攻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梯次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筑牢了脱贫攻坚的“筋骨”。

  “十三五”以来,全市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4971个,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争取补助资金32.55亿元,其中,实施安全饮水项目624处、电力项目90个、完成“油返砂”整治1852.7公里、建成深度贫困村通组路1281.3公里、建成村卫生室650个。同时,举办全市电力入户行业认定培训班,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组织对各县区(含高新区)贫困退出电力入户情况进行抽查认定工作,全市农户生活照明用电入户率100%,动电力通村率100%,为全市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7个县区如期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搬迁巩固成果提质量

  我市坚持精准搬迁与严守“红线”的原则,建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47个,搬迁4.98万户19.45万人,集中安置率98%,截至2019年末,搬迁人口已基本实现全部入住。坚持搬迁安置与配套设施同步规划,为安置点配建社区工厂或扶贫车间134个、幼儿园6所、中小学2所、标准化卫生室7个,修建道路156.46公里,铺设引水管网143.19公里。

  及时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转到后续扶持上来,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依据省上部署制定出台了具体措施,组织召开各类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工作,建立了“任务、责任、进度”3个清单。按照“宜居宜业”双示范标准,创建市级示范点100个。以6户以上搬迁群众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围绕人口规模、配套设施、产业就业、上学就医、社区管理等内容,全面开展了调查摸底,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为做好后续扶持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今年以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逐步能致富”的总体目标,通过实施领导包抓专班推进、挂牌督战通报约谈等措施,推动项目有序开工复工,同时稳步实施后续产业就业扶持计划,探索完善搬迁群众户籍管理,推进安置点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社区治理不断完善,稳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扫尾等工作,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施教育、卫生以及后续产业等补短板项目49个,使3.88万户15.86万搬迁人口受益。通过项目带动,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有劳动力贫困户至少一人实现了就业,就业总户数达到44170户,占比99.6%。

  抢抓机遇 深化苏陕扶贫协作

  9月22日,以“乐享生活共赞小康”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盛典在南京开幕,经过栖霞区牵线搭桥,来自商州区的黑木耳、香菇、黄花菜、核桃、柿子醋、金丝皇菊、香菇酱、土蜂蜜、板栗仁等40多种农特产品远赴千里参展。

  此次活动除了农产品展示销售外,还将进行休闲特色农业推介、栖商两地相关涉农企业交流对接等事宜,进一步扩充苏陕协作项目,促进东西部携手并肩摆脱贫困共赴小康。

  “我们商洛自然环境好,水质也好,所产农产品营养价值高,但因为销售渠道狭窄,近年来销售情况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宁商扶贫协作的良好机会,大力推介商洛农产品,让我们秦岭山中更多的有机健康农特产品出现在南京寻常人家。”参展的陕西宝芝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全文锋说。

  为了深化协作,我市建立了“1+8+X”对接合作机制,紧抓宁商扶贫协作机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0年苏陕扶贫协作项目101个,预计建设期可带动986名贫困人口增收,建成后可带动31760名贫困人口增收。加大消费扶贫力度,由商州区政府和栖霞区联络组共同引进的康利华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落户商州区,“栖霞区-商州区消费对接行动暨商州特色农产品推介会”在栖霞区召开;山阳县与六合区采用“云签约”方式,使山阳县农产品入驻南京苏果超市、家荟福等大型商超和社区便利店;商南县联合溧水区成功将特色农产品上线中国电网电商平台慧农帮APP;柞水木耳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被授予“最受南京市民欢迎的商洛农产品”称号。

  从2016年至今,我市累计争取苏陕扶贫协作资金16.25亿元,争取南京市对口援助资金共计1500万元,签约实施了文化旅游、中药材产业等项目377个,带动约5.88万人增收。引进东部地区28家企业来商投资3.01亿元,建成宁商外贸服饰产业园等一大批扶贫产业项目。促进“商产入宁”,与南京企业签订供货协议,通过建立商洛秦岭农产旗舰店、设立消费扶贫专柜、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多种途径,使我市农特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保驾护航光伏项目带贫益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我市抢抓国家鼓励发展光伏产业的大好政策机遇,瞄准光伏电站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的优势,结合自身太阳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具备大面积荒地等特点,将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产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和县域脱贫的主导产业,提早谋划、精心布局、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采取村级自建与县级统建相结合、屋顶电站与地面电站相结合、小规模单村建设与较大规模联村建设相结合、光伏发电与农业复合利用相结合的“四个相结合”模式,实现了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为培育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面提升带贫益贫效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支撑。

  据了解,全市累计建成光伏扶贫项目372座,总装机185.4兆瓦,总投资14.21亿元,覆盖贫困村660个,目前,我市已建成光伏产业扶贫电站全部列入国家财政补贴目录,使43369户联带贫困户受益。光伏扶贫已成为我市当前投资最大、资产最优、效益最好的扶贫产业项目。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