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丹凤巧借“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4-23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刘英剑)去年以来,丹凤县立足县域实际,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带动形成了串点连线、全域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丹凤县立足实际,树牢生态为先、产业为要、以人为本理念,坚持保留乡村风土古韵,规划设计建设就地取材,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大拆大建,分类配置基础设施,对标“双50”战略引导群众利用闲置资源发展“五小”经济。
  丹凤县统筹结合城乡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相匹配要求,建立规划、标准、方案“三项规范”,开展“多规合一”试点,高标准编制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年度任务清单,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目标以及“两改”目标,出台《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等文件,构筑起示范村建设的坚实骨架。
  丹凤县突出培育优势产业、提升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整治人居环境、创新乡村治理“五项重点”,持续壮大“菌药果畜酒”五大产业集群,为示范村量身定制特色产业,发放贴息贷款2.53亿元,产业奖补2830万元,全县年乡村旅游综合创收7亿元。实施土坯房、危房、农房抗震改造1120户,修建“五园”1560个。全域开展“一拆两清三改四提升”活动,新建、改造镇级污水处理厂9座,系统治理林田草地1320亩,户厕改造7937户,新建公厕38座、旅游厕所8座。聚焦阵地前移、网格管理、数字赋能基本点,及时排查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评选最美家庭和五好家庭47户。
  丹凤县统筹各级联动、群众参与、社会助力“三方力量”,建立书记县长亲自挂帅、县级领导包抓推进、部门单位联村指导、镇村干部一线落实机制,做到工作任务、推进时限、责任主体、要素保障、纪律要求“五个明确”。实施“联户三包+人盯户”等长效机制,引导村民主动配合、自觉参与乡村建设。扎实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投入资金1.2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36个,受益帮扶村92个。
  丹凤县强化组织、人才、资金、机制“四个保障”,由县级领导带头示范,部门镇办一把手和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实事硬事90件,领办集体经济、产业项目370个。开展“返乡服务、引凤还巢、帮扶济困、报效家乡”四大活动,引导回乡创业200人,引进专家人才58人,建成博士工作站16个。采取“衔接资金切一点、县级财政筹一点、群众投工补一点、发动社会捐一点、集体经济提一点”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筹集资金4.97亿元支持乡村建设。

  • 相关阅读
  • “守艺”四十载 编出好奔头

      本报通讯员 刘 曦  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竹子编织的簸箕、箩筐、背篓等农具是再熟悉不过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篾编,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在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住着一...

    时间:04-23
  • 荒山变“金山”

      本报通讯员 刘 妍  阳春三月,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群山翠绿、茶树葱郁,坐落在银花河南岸的千亩生态茶园迎来春茶采摘好时节。4月18日,放眼望去,茶芽茵绿的茶园里,茶农们三三两两散布垄间,忙着采摘今年的...

    时间:04-23
  • 丹凤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本报讯 (记者 李小龙 通讯员 王 媛)今年以来,丹凤县围绕省市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会议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秦岭卫士,全力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丹凤县积极策划开展“4·20秦岭卫...

    时间:04-23
  • 丹凤以红色资源涵养廉洁文化

      本报讯 (通讯员 程毅飞)今年以来,丹凤县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内红色资源点多面广及配套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科学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实现各要素合理配置,涵养新时代廉洁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

    时间:04-23
  • 丹凤开展博士选调生助学科普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 程毅飞 宋丹波)4月12日,“丹凤朝阳”博士选调生助学科普活动在丹凤中学启动。丹凤中学以“青春当时·敢想敢做”为活动主题,设3个会场,全校3000多名师生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