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丹凤县

“守艺”四十载 编出好奔头

2024-04-23

来源:商洛之窗 - 商洛日报

  本报通讯员 刘 曦

  对于从小就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竹子编织的簸箕、箩筐、背篓等农具是再熟悉不过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篾编,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在丹凤县土门镇高峪村住着一个心灵手巧的篾编手艺人,用执着的毅力坚持篾编,一编就是40多年。

  这位篾编人叫彭海潮,今年57岁,自幼患有腿疾不能直立行走,仅靠双手艰难支撑身体。小时候由于家里很穷,彭海潮读完小学就辍学在家,开始跟着老父亲学习编竹筐、背篓等农具。

  一手握刀,一手扶竹,把竹子剖成粗细均匀的竹条,再将竹条削成各种规格的竹篾,这些篾片在彭海潮的手指间前后翻飞逐渐成型,变成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篾编手艺品。因为长年舞弄篾刀,彭海潮的手指和手掌早已布满了厚厚的老茧。谈话间,只见他熟练地把一根毛竹的关节用篾刀削掉,从中间剖开,将其剖成一根根的竹条,再刨去表面的青色,将竹条剖成薄薄的篾条,这是精细活,非娴熟的技术不可。他说,编织并不是最难的工序,最难的是破篾,就这一个步骤没有一两年的工夫是练不出来的。

  2018年3月,竹林关镇丹水社区陕南移民搬迁点建成后,受镇政府领导邀请,他来到了社区工厂上班,政府免费为他提供宽敞的工作间、休息室和厨房,鼓励他多带些徒弟,将篾编手艺发扬光大。彭海潮做的篾编物品以竹篾的原色黄色为底色,部分做篾具的竹条染成红色、蓝色、绿色等编织成图案的竹笼,用以表现吉祥喜庆,在邻里八乡出嫁女儿时父母都会买一对作为陪嫁,寓意日后生活美满幸福。彭海潮的篾编日用品美观、实用、环保,在竹林关镇说起篾编工艺,大家都对他赞不绝口。通过新建的电商运营中心,将他的篾编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现在,他的篾编生意比以前好了很多,月收入3000元以上。

  对现在的生活,彭海潮表示很满足:“党的政策确实好,政府现在免费给我提供了门面房,不用像以前那样带着篾编满集市跑。镇政府领导干部和丹水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走访,了解我的生活状况和经营情况,提供指导意见和帮助。”说起这些变化,他脸上露出了憨厚朴实的笑容。在传承篾编手艺实践中,彭海潮不仅仅满足于编竹筐、背篓等传统农具,他还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大胆探索创新,在篾编手工艺品上多下功夫,目前,他的篾编工艺品已有上百种样式,许多手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每年的桃花节,他的篾编工艺品引来很多各地游客排队抢购。

  彭海潮身残志坚,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传承了篾编技艺,既实现了自我价值,又传承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相关阅读
  • 荒山变“金山”

      本报通讯员 刘 妍  阳春三月,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群山翠绿、茶树葱郁,坐落在银花河南岸的千亩生态茶园迎来春茶采摘好时节。4月18日,放眼望去,茶芽茵绿的茶园里,茶农们三三两两散布垄间,忙着采摘今年的...

    时间:04-23
  • 丹凤巧借“千万工程”经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 刘英剑)去年以来,丹凤县立足县域实际,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聚焦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重点任务,带动形成了串点连线、全域提升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丹凤县立足实际,树牢生...

    时间:04-23
  • 丹凤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本报讯 (记者 李小龙 通讯员 王 媛)今年以来,丹凤县围绕省市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会议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坚决当好秦岭卫士,全力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丹凤县积极策划开展“4·20秦岭卫...

    时间:04-23
  • 丹凤以红色资源涵养廉洁文化

      本报讯 (通讯员 程毅飞)今年以来,丹凤县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抓手,充分发挥县内红色资源点多面广及配套设施比较完备的优势,科学规划红色旅游线路,实现各要素合理配置,涵养新时代廉洁文化,让广大党员干部...

    时间:04-23
  • 丹凤开展博士选调生助学科普活动

      本报讯 (通讯员 程毅飞 宋丹波)4月12日,“丹凤朝阳”博士选调生助学科普活动在丹凤中学启动。丹凤中学以“青春当时·敢想敢做”为活动主题,设3个会场,全校3000多名师生通过不同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

    时间:04-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