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禹辰无人机生产线上,工人正在组装配件。
本报记者 谢非
近年来,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丹凤县紧握时代脉搏,锚定智能制造方向,以“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为核心,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丹凤高新区作为主阵地,正全力完善创新体系,推动传统工业迭代升级,前瞻布局新兴产业,一幅产业升级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6月27日,记者走进丹凤高新区,“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活力尽显。标准化厂房内,机器轰鸣声与工人的操作声交织成奋进的乐章。在众多企业中,陕西中天禹辰航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链主”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引进11位专家或博士研发人员,建成7条无人机生产线,手握60余项专利。走进其生产车间,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正专注地将零部件组装成无人机。公司董事长徐祥勇介绍:“目前,除航电系统外,我们公司其他无人机零部件都实现自主生产,年可生产小型无人机5万架、中型无人机5000架、大型无人机2500架。”车间一角,技术人员正在对刚下线的超大翼展固定翼无人机进行调试,这架无人机未来将在遥感监测、桥梁检测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凭借卓越的实力,中天禹辰先后获得多项殊荣,今年以来营收1501.36万元,同比增长26%,还带动80余人年均增收5万余元,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增收贡献力量。
在陕西朝阳动力电池总装基地的分容检测车间,一排排检测设备整齐排列,工人细致地检查着每一块电池的性能参数。包装车间内,自动化包装线快速将合格电池打包成箱,准备运往国内外猛狮科技、赣锋锂业等上下游10余家合作企业。据了解,项目总投资3.3亿元,生产工序尖端,产线设备先进,实现数字化管控,产品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参与联合研发,拥有多项专利及120余种产品型号。项目建成达产达效后,亩均投资、产值、纳税可观,还将带动300余人就业,有望成为西北地区新能源电池行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目前,12家涵盖无人机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入驻园区,园区经济占县域经济比重达80%,已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依托高新区中小企业孵化园,丹凤县串联起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储能电池等产业。6个延链项目、5个补链项目、4个强链项目同步推进,产业聚链成群,协同效应日益凸显。除了航空和新能源电池产业,丹凤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也成绩斐然。新雨丹中药科技食药园项目总投资4.6亿元,建有多个特色车间和科研平台,与多所高校建立校企联盟,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申报多项国家专利。作为链主企业,它培育带动了多家公司。“目前,我们新雨丹产业园先后与丹凤县12个镇(街道)、20多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86个营销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实现科学种植和采收,带动周边农户2万余人种植金银花,人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新雨丹中药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童华说。
从智能制造到通用航空,从生物医药到新能源电池,丹凤县多点发力,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