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画达人张媛的逐梦人生

张媛的石头画栩栩如生,备受各地顾客青睐。
本报记者 谢 非
“你看这块鹅卵石,天然的纹路像山间云雾,我添上几只觅食的麻雀,就有了‘林间寻趣’的意境。”11月14日,记者与张媛连线时,她捧着心爱的石头画细细展示,眼里满是对艺术的执着与热忱。
38岁的丹凤人张媛,在西安家中的工作室里藏着别样匠心。货架上,鲜红的苹果饱满诱人,通红的柿子寓意吉祥,威风的老虎气势如虹,灵巧的麻雀栩栩如生——一块块原本冰冷的石头,经她笔尖点染,被赋予了温度与灵魂,成为全国各地藏友争相追捧的珍品。
张媛的艺术之路,始于丹凤县冠山社区的山沟沟。小时候,画画是她最大的乐趣,课本空白处、废纸片上,总能看到她勾勒的花鸟鱼虫。回忆起童年时光,张媛笑着说,大自然是她的第一间画室,山间的花、枝头的鸟、河边的石,都是她临摹的对象。这份对绘画的热爱,如同深埋心底的种子,默默等待着生根发芽的机会。
高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张媛不得不放弃升学梦,背起行囊前往西安打工。枯燥的工作没有磨灭她对艺术的向往,休息时,别人逛街娱乐,她却总在翻看美术书籍,关注西安美术学院的各类动态。“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能系统学习绘画,哪怕只是听一节专业的美术课。”一次偶然的机会,张媛得知西安美院一位教授要举办公开讲座,她连夜整理了自己多年的习作,鼓起勇气来到讲座现场。
“你的线条很有灵气,基础不错,但缺乏专业训练,构图和色彩都有提升空间。”教授的点评让张媛既激动又清醒,也让她坚定了追求美术梦想的决心。为了攒钱学习,她省吃俭用,在打工之余报了美术培训班。为了有更多时间练习,她放弃了全职工作,转而在快餐店做兼职,白天忙碌于点餐送餐,晚上回到出租屋,常常一画就是深夜。“那时候虽然累,但心里特别充实,感觉离梦想越来越近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通过自考,张媛成功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圆了多年的求学梦。走进梦寐以求的校园,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素描、色彩、构图、创作,每一门课程都认真对待。图书馆、画室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三年的勤学苦练,让她的绘画技艺突飞猛进,201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拿到学士学位证书。
毕业后,张媛收获了爱情,结婚、怀孕,2019年,她回到丹凤老家待产。闲暇时,她依然保持着画画的习惯。一天傍晚,她在河边散步,一块圆润光滑的圆形石头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么好看的石头,要是画上画会不会更特别?”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她立刻捡起石头带回家。找出防水颜料,根据石头的形状和纹理,她精心画了一个红彤彤的苹果,饱满的色泽、逼真的质感,让家人眼前一亮。
这次偶然的尝试,仿佛打开了艺术创作的新大门。张媛开始频繁往返于河边、山间,寻找各种形状独特的石头。兰州的黄河边,四川的长江畔,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去年一次就从四川发回了7箱石头。“每块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天然的纹理就是最好的创作基础,我要做的就是发现它的美,赋予它新的生命。”
从最初的水果题材,到后来的动物、人物,张媛的石头画内容越来越丰富。她注重结合石头的天然形态进行创作,有的石头形似小鸟,她便顺势画出灵动的羽翼;有的石头自带纹路,她便以此为基础勾勒山水;还有的石头造型奇特,她便创作寓意吉祥的作品。为了提高技艺,她不断钻研,反复练习,画人物尤其耗费心力,一幅齐白石的肖像画,她整整花了两周时间才完成,而普通作品也需要两三天的精心打磨。
2025年,张媛带着她的石头画回到西安,将家打造成了工作室,开始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推广自己的作品。一次,她把几年前在家门口电线杆上画的几只麻雀,拍下视频发到网上,意外收获了百万播放量,也为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昨天刚给新疆的客户发了5件作品,接下来还要赶制山西、河北客户的订单。”张媛笑着说,现在每月都有稳定的订单,客户大多喜欢属相、一帆风顺等寓意美好的题材。
如今,张媛的石头画不仅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成了颇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她用一双巧手,让冰冷的石头变得温暖而富有诗意;用一份坚持,让儿时的梦想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从丹凤山间的追梦女孩,到西安城里的石头画达人,张媛用20多年的坚守与热爱,在平凡的生活中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画画是我一生的热爱,能通过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给别人带来快乐,这就是最幸福的事。”张媛说,未来她想继续深耕石头画创作,尝试更多新的题材和风格,同时也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石头画的魅力,把这份源于自然的艺术传递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