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辛凯凯 樊 磊
金翼服装厂根据残疾人身体情况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增收。
11月21日,走进位于洛南县古城镇姜村的金翼服装厂,宽敞明亮的厂房中,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工人中有一部分是残障人士,他们或有肢体残疾行动不便,或有听力障碍戴着助听器。不过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用勤劳的双手“缝制”着幸福生活。
“我今年刚好50岁,就在附近住着,前些年脚受伤落了残疾,真没想到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而且厂里对我很关照,专门把我安排在缝制岗位,每天坐着就把活干完了,我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够家里的日常开支了。”工人李存良一边干活,一边说。
金翼服装厂负责人张学敬介绍,自从2018年建厂以来,在当地招收的工人约有500名,其中残疾人28名。“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不光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我也是被他们的勤劳和励志打动了。”张学敬说,在厂里工作的残疾人之前的生活大多是靠民生政策保障的,现在通过这份工作获得薪酬,有效改善生活条件,他们都很开心,也很珍惜。
做好残疾人就业,不仅能让残疾人获得稳定的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使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归属感。为了帮助残疾人群实现就业,古城镇指导金翼服装厂制定了“同等岗位优先安置、同等待遇优先享受、同等技能优先培训、同等服务优先保障”的惠残助残措施,同时联合企业组建工作专班,主动上门宣传用工政策,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试岗体验等活动,对有意向留厂人员按日薪实习,正式入职后优先发放劳保用品、购买社会保险、享受子女“四点半”课堂服务、年终分红奖励等,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康复训练,解决了残疾人就业“招得来、留得住、有钱挣”的难题。
近期,古城镇金翼服装厂助残就业服务,在全省残联共富促“千万工程”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了观摩学习。这是古城镇扶残助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古城镇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保障机制,根据残疾人残疾程度、健康状况、务工意愿、劳动技能等因素形成4种助残就业模式。通过能人带动转移就业,鼓励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跟随劳务能人,外出从事劳动强度较小的服务业;引导残疾程度较轻、身体条件较好的通过果蔬、中药材、烤烟、畜牧等主导产业链就近就业;集镇吸纳零散就业,帮助残疾程度稍重、年龄偏大的到集镇用工商户,从事剥核桃、刮药材兼职就业;此外,安排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稳定务工意愿的到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稳定就业。
截至目前,古城镇已经解决全镇800多名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推动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帮扶的转变,真正实现了残疾人群的就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