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妮 江梅)近年来,洛南县积极探索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坚持在“选、育、管、用”“四个维度”上下功夫,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筑好“蓄水池”,拓宽渠道选贤能。制定全县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办法,突出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工作能力、年龄学历、纪律意识等5个方面,严格执行“公开选拔、民主测评、县镇联审”工作程序,严把后备干部质量关。大力实施“归雁招引”计划,通过发送一封邀请函、召开一次恳谈会、确定一批入党积极分子等“八个一”活动,重点吸引在外成功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高校毕业生等回乡发展,择优推动“归雁”变“头雁”。灵活采取个人自荐、群众推荐、村“两委”举荐等提名方式,真正把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推荐出来。
搭建“练兵场”,精耕细作育好苗。坚持“专题培训+定岗锻炼+结对帮带”相结合,以镇村为单位,采取岗位轮训与跟班学习的形式,提升村级后备干部综合素质能力。组织后备力量到村“两委”跟班学习,根据后备干部个人特点设岗定责,组织轮岗参与村组事务管理、基层治理等工作,实践参与村党支部书记“擂台赛”、后备干部履职能力大赛,帮助其在实岗锻炼中提高实干能力。近年来,全县累计储备村级后备干部1670名,突出对450名下轮换届可用村级后备干部重点培育,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人才匮乏、村级换届干部接续不畅等问题。
压实“责任链”,严管厚爱促成长。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一人一档、一村一册、一镇一库”管理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使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落实镇(街道)主体责任,每半年对村级后备干部政治品格、履职实绩、群众口碑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优先选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优胜劣汰、进退有序动态管理机制、负面清单,对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或出现负面情形的,及时清理出库、择优重选。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将45名不称职的村级后备干部调整出库。
提供“大舞台”,实绩导向用好才。根据村级发展需求和个人特长意愿,将村级后备干部分为技术骨干型、经营管理型、创业带富型等,引导参与村级重点项目建设375个、为民办实事2549件。对表现优异、实绩突出的村级后备干部,优先推荐学历提升、外出培训、发展为党员、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等。近年来,先后有520余名村级后备干部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23人被发展为党员、25人当选为县镇“两代表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