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颖蕊
商南县金丝峡镇辖14个行政村(社区),地域广阔、村落分散,基层治理面临诸多挑战。今年以来,为顺应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金丝峡镇党委紧紧牵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把网格化管理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整合优化各方力量,精心构建起“网格划分科学化、组织覆盖全域化、队伍管理专业化、制度运行规范化”的基层治理体系,力求将矛盾化解于网格、把服务落实到网格、让民心凝聚在网格。
织密治理“一张网”
金丝峡镇秉持“规模适度、无缝衔接、便于服务”的原则,综合考量地理边界、人口密度、历史沿革等因素,将全镇科学划分为309个基础网格,实现居民网格全覆盖。以13个自然村组为单位,太吉河社区移民小区单独设为单元,确保每一户居民都被纳入网格管理范畴。网格划分充分兼顾地理合理性与服务便利性,让每个网格都切实成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能够敏锐感知并回应群众需求。
针对金丝峡5A级景区、学校、卫生院等特殊区域,金丝峡镇设立了6个专属网格,并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清单。在金丝峡景区网格,重点开展旅游秩序维护、应急救助等服务,全力保障游客安全与景区良好秩序;学校网格则聚焦校园安全监管,确保校园秩序平稳有序。专属网格的设置,极大提升了治理精准度,为不同区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考虑到景区淡旺季人口流动、重大项目建设等动态变化因素,金丝峡镇建立了“季度摸排+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对网格边界进行优化,确保网格划分始终契合实际情况。同时,充分发挥村级星级平台优势,使网格管理更加精确、任务分配更加具体,为基层治理注入智慧力量。
激活组织“一盘棋”
金丝峡镇遵循“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原则,成立14个网格党支部,构建起“镇党委—村(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精心选配14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的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支部书记,实现党组织对网格的全面覆盖。党建引领如同强大的“红色引擎”,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金丝峡镇选定309户党员家庭作为“党员中心户”,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等工作。依据履职责任清单最新要求,明确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六大类18项职责,将党建工作具体量化到每一位党员。2024年,推行“主题党日+网格服务”模式,组织党员开展环境整治、助老助残、平安夜访等活动50余场,党员成为基层治理的“先锋队”与“主力军”,活跃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
拧紧责任“一条链”
金丝峡镇公开选聘14名专职网格员,其中党员占比达100%,并大力加强各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2024年共培养34名法律明白人。同时,整合村干部、乡贤、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兼职网格服务队”,成立矛盾调解、应急抢险等6类小组,形成“1名专职网格员+N名兼职力量”的团队模式。这种专兼结合的方式,既保障了队伍专业性,又提升了治理灵活性,有效满足基层治理多样化需求。
为提升网格员综合素质,金丝峡镇开设法律法规、矛盾调解、急救技能等课程,累计开展培训12期,培训168人次。同时,制定《网格员管理考核办法》,设置信息采集、事件处置、群众评价等5项指标,实行“月度积分排名+年度评优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予以奖励,对履职不力人员坚决解聘,确保队伍始终保持高效战斗力。
推动运行“一体化”
金丝峡镇建立“巡查发现—分类上报—分级处置—反馈评价”机制,明确一般事件需在网格内24小时内办结,复杂问题“吹哨报到”后3日内响应。通过这种闭环管理模式,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完善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卫生院、自然资源所等单位,定期召开网格联席会议,共同研判信访矛盾风险隐患,协同处置安全生产、防汛防火等问题,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金丝峡镇聘请退休干部、致富能人等担任乡贤调解员,专门化解邻里纠纷、土地争议等积案。同时,对接法律顾问,妥善解决合同纠纷等法律问题。2024年,成立王康调解工作室,积极引导其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解活动。借助品牌影响力与柔性治理手段,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有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金丝峡镇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管理,成功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干群关系密切,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下一步,金丝峡镇将持续深化“网格+”模式,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领域拓展应用,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崭新格局。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正以党建为笔、网格为墨,精心书写着基层治理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