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孙婕 曹博)今年以来,山阳县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完善政策体系、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人才引育等举措,全面提升县域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竞争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阳县先后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构建起以“2个措施、4个办法、15个细则”为主体的人才机制体系,从人才培养、引进、管理、评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发展基金,对引进的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实施奖补,支持企业和科技人才从事项目研发和新工艺推广,对首次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山阳县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兼职挂职、定期服务、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科技咨询等方式,柔性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人、创新团队3个,申报“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以上,引进市级以上“科技副总”6人,实现人才与资源要素有效聚集。加强本土人才培育,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工程系列职称评审10人,认定各类技工人才20多名,申报省、市技术经理人30名。深化“造血扶贫”式宁商协作模式,邀请六合“三支人才”来山阳开展工作,选派专业技术人才赴南京市六合区学习交流,两地合作开展人才培训12期995人次。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构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在党校建立人才后续教育中心,调整职业教育课程师资配置,推动本土人才能力提升。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完善人才公寓配套设施,在山阳高新区、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为高层次人才发放“服务绿卡”,从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落实服务事项,增强人才获得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另外,山阳县还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创成全省首个县级电子信息高能级科创孵化器,省级备案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个,申报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园区新型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个。同时,修改制定《山阳高新区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奖补办法》,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交流活动5场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5份,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