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 莉
阳春三月,草木萌发。一大早,在商州区牧护关镇黑龙口老街上,小商贩的叫卖声、吆喝声便不绝于耳,街边小吃店里袅袅烟火气、浓浓人间味,幸福感瞬间拉满。竹筐内的各种豆制品,让这个在岁月变迁中少了些热闹、繁华的老街,顿时鲜活了起来。
黑龙口老街上的“王家豆腐”店内,老板娘张小梅正麻利地为顾客调制热豆腐。只见她将碗内的豆腐块熟练地用刀具划成小块后,一勺精心熬制、独具风味的灵魂料汁浇上去,弥散开的香气很是挑战人的味蕾。
“我们家从我婆婆开始就做豆腐了,至今少说也有30年了。咱这豆腐可都是真材实料,一直沿袭传统的浆水点浆法,口感好、营养好,很有特色。这些年靠着品质,也积攒下不少口碑,不少西安回头客经常专门跑来照顾我的生意,日子也是越来越好。”从河北嫁到商州的张小梅,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眉眼间有份岁月静好的恬淡。
牧护关镇地处秦岭腹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高山黄豆和黑豆,使一代又一代智慧的牧护关人投身于豆腐制作中。
如今,在牧护关镇,像张小梅家这样的豆腐手工作坊大大小小加起来有60多家。他们不断尝试、创新,逐渐摸索出了不用膏、不用卤,就用农家浆水点浆制成浆水豆腐的技艺。随着这门技艺不断改良提升,从最初单一的新鲜传统豆腐,逐步开发出易保存的豆腐干及衍生豆制品、休闲豆制品等多种品类。
王汉文是土生土长的牧护关人,他敏锐地嗅到了小豆腐里蕴藏的大商机,在2015年成立了商州区秦汉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在企业发展中,王汉文始终以做健康食品为使命、以生产养生豆制品为核心,不断将企业发展与消费者需求深度绑定,在保留牧护关豆腐传统风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成功开发出养生野菜休闲豆腐干、轻食代餐豆腐干等四大类20多种单品,产品远销西安、渭南等地。
“目前,企业每年可生产加工大豆300吨、豆腐干500万袋、鲜豆腐100吨。”商州区秦汉香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副厂长王振表示,经过企业长足发展,现在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让附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牧护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牧护关镇紧紧围绕“小豆腐,大产业”的发展目标,积极推动豆腐产业稳步前行。未来,将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持续提升制作工艺,加大在电商平台的推广和销售力度,让豆腐产业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带动更多关联产业发展,为乡村经济腾飞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