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
金凤山坐落于商州城北,东连东龙山,西接二龙山,北倚戴云山,因山势宛若凤凰展翅,故而得名。自2005年起,市区启动金凤山公园建设,陆续建成望江亭、知耕亭、闻涛亭、栖凤亭四座凉亭,望江亭、栖凤亭两条长廊以及老年大学广场、红军广场、闻涛亭广场、旷如台广场四大广场。此外,启秀阁、家乡记忆文化墙、凤翎台、卧牛台、福康园、玻璃观景台等特色景点,与樱花园、红梅园、本草园、蜡梅园等植物专类园相映成趣,构建起集城市休闲、红色文化传承、研学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景区。
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以前,金凤山便有卧牛台。相传,北宋时期的邵康节(邵雍)与章子厚(章惇)曾在此共赏牡丹。此后,山上陆续建起启秀阁、旷如台、文昌庙、仓帝庙等建筑。其中,仓帝庙位于启秀阁西侧,祭祀黄帝大臣仓颉,历来吸引众多文人墨客驻足。邵雍、章惇便是曾在此留下风雅足迹的代表人物。
北宋理学家邵雍,五十余岁时隐居商山长达八年。在此期间,他与商州太守往来密切,常一同饮酒赋诗、谈经论道,并留下7首唱和之作,包括《和商守雪霁登楼》《和商守雪霁对月》等。从邵雍的其他诗作可知,他曾拜谒四皓祠,游历天柱山、熊耳山,登临金凤山,并在卧牛台与章惇共赏牡丹。《乡土志》记载,卧牛台位于州城西郭外,邵雍隐居天柱山时,商州太守宋郎中邀其在此赏牡丹,当时任商洛县令的章惇亦参与其中,众人诗酒酬唱,一时传为佳话,此地至今仍被称为“牡丹亭”,刺史罗文思曾立碑记载此事。
章惇生性争强好胜。1057年,他首次参加科举并考中进士,但因族侄章衡高中状元,自觉屈居其下有失颜面,便拒不受敕返乡。1059年,章惇再次科举及第,出任商洛县令,时年二十六七岁。年轻气盛的章惇与五十多岁的邵雍相遇之初,因恃才傲物,对邵雍颇为怠慢。《续修商志》和《童蒙训》均记载了二人赏牡丹的故事,虽细节略有差异,但事件脉络清晰。
《续修商志》记载,一日,商州太守邀众人赏牡丹,章惇席间高谈阔论,对邵雍毫无敬意。邵雍见状说道:“观赏牡丹,能从蓓蕾判断花之优劣,是下等见识;能从根茎判断花之高下,才是上等见解。依你所言,不过是下等见识罢了。”随后,邵雍阐述天人理数之学,精准应验,令章惇深感惭愧、心服口服。
南宋吕本中所著《童蒙训》也有类似记载:商州太守赵郎中与邵雍素有交情,曾邀其与章惇相聚。章惇自视才高,言辞放肆,对邵雍态度轻慢。谈及洛阳牡丹之盛时,赵太守向章惇介绍邵雍:“先生是洛阳人,对牡丹极为了解。”邵雍遂言:“洛阳人观赏牡丹,能从根茎判断花之优劣者为上等,从枝叶判断者为中等,从蓓蕾判断者为下等。长官所言,不过是下等见识。”章惇闻言,默默惭愧拜服。赵太守趁机劝章惇:“先生学问深厚,堪称师表,你若虚心求学,必能日有所进。”此后,章惇追随邵雍学习,并希望传承其数学(理学中的象数之学),但邵雍表示:“需十年不做官方可传授。”最终未应允。
此次赏牡丹之约,虽未让章惇成为邵雍的正式弟子,却促成了二人的结识。邵雍所作《和商洛章子厚长官早梅》便是见证:“只应王母专轻巧,剪碎天边乱白云。无限清香与清艳,樽前饫享尽输君……”后来,章惇凭借自身努力,加之王安石举荐,官至宰相。
漫步金凤山,赏盛景、听典故、悟哲理,在游玩中陶冶情操,让视觉与心灵同享文化盛宴,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