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民法院院长 殷本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在对云南工作作出指示时强调好干部的标准是“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一重要内容。这一要求既是中央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和期盼,也是衡量党的好干部重要标准的高度概括。怎样充分认识这句话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是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认真思考,并作出回答的重大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学、听课和理解,谈点体会:
一、为什么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忠诚干净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之后,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的又一个重大要求,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立德之本、立功之本,是决定我们党人心向背的政治基础,是党性修养的基本准则,体现了做人做事做官的高度统一。其中,“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格,“个人干净”是党员干部做人的底线,“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为官的职业素质,这实质上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做人做官做事的“三要素”,缺一不可。为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和言行举止定了一把尺子、立了一面镜子,为推进作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手握司法裁断之重权,身负服务人民之重责,在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舞台角色,决定着社会成员诉争矛盾的命运,释放着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的巨大能量,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首先就应当具备忠诚品格。忠诚是法官的政治本色,是人民法官的职业之魂、立身之本,需要我们舍弃虚华之影,把忠诚视为对法律的信仰,视为自己永远的信念和操守;化为对审判事业的激情,化为对执法守法的坚守,变为对公平正义的不断追求。特别在当前司法改革的新形势下,法官不仅要忠诚可靠,而且要真心热爱,尽职尽责,全力付出,争创一流。其次应当具备干净廉洁本色。“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法官的基本操守,是履行好法定职责的重要保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法官务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干净做人、踏实做事。要心存敬畏、严格自律,做到慎言、慎行、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守住党和人民交给的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不踩违规违纪违法的“高压线”,砥砺品质,净化心灵,做到严格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真正做一个清正廉洁、操守高尚的好法官。再次应当具备担当精神。勇于担当是法官的一种精神、境界、力量的反映,也是法官品格、综合素质、责任感的综合体现。敢于担当体现的是事业心和责任心,是每一名法官必须践行的箴言,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法官要不甘平庸、勇于进取。面对群众的民事诉求,要有急群众所急之爱心、苦口婆心之耐心、秉公执法之公心;面对犯罪分子的罪行,既要有恨之入骨之痛心,又要有罚当其罪之公心、准确量刑之用心;面对受害人的损害,既要有设身处地的怜悯之心,又要有抚平创伤的安抚之心;面对申请人的期盼,要理解他们的急切期盼之心,增强依法快速执行的迫切之心。把工作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视法律为自己忠诚于事业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寄托,强化履职意识。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要把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进去,脚踏实地,戒除浮躁,淡泊明志,精益求精,忠于职守,正确看待人生,正确看待事业,正确处理问题,承担起时代责任,创造出无愧于岗位职责的业绩。
作为法官,唯有以忠诚修身慎行好司法权,以干净树立好形象,以担当履行好职责,才能不负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