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李 亮
凌晨4:20,风建霞正从锅里往外捞粽子。
说到洗叶子也是一件辛苦活时,王文武的妻子笑着说,没有包粽子辛苦。
王红计的老伴闲时也会帮他包上几个,两个人说说笑笑,也是一种陪伴。
天空还未大亮,李建娥就已骑车带着粽子到了丹江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条生存之路,或辛苦、或舒适,或平凡、或伟大,虽然看似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在这条路上,我们既赚取了生存的资本,又实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且看这样一群人:每天凌晨4点起床捞粽子,天不亮就骑车去城市卖粽子,随即又赶着回家包粽子,一年到头几乎天天如此。毫无疑问,他们是辛苦的,但当人们在节日里吃到他们提供的新鲜粽子时,在听到州城的老乡对自己包的粽子赞不绝口时,他们的内心是充实而甜蜜的。又一年的端午节到来了,在我们品尝美味粽子的时候,看看他们又是怎样一番忙碌呢?
祖辈传下来的手艺
6月17日,离端午节还有3天。凌晨3:30,赵健康从睡梦中醒来。看了一下时间,比往日醒的早一些,实际上还能多睡20分钟,他还是翻了个身下床了。为了不吵到妻子,他轻手轻脚来到了后院的厨房,那熟悉的香味早已钻进了他的鼻子,他揭开锅,看着他和妻子劳动的果实,嘴角扬起了一丝笑容。锅底下的柴火还挺旺,虽然粽子已经可以吃了,但如果要味道更好些,就再等上半个小时了。赵健康从后院来到了前厅,把三轮车擦了擦,再把一些放粽子的笼收拾了下。
时间到了凌晨4:00,与赵健康同村的王红计和王文武家的灯也都亮了,他们三人住在商州区陈塬办事处王塬村。这里原先是有名的“粽子村”,村里老少都会包粽子,商州城内卖粽子的人都来自于这个村,最多时有七八十家,如今却只剩下了包含赵健康他们在内的四五户。
夏日里的凌晨4:30,天空稍稍出现了一些亮色,能隐约看见村后的龟山了,那山还只是黑色的轮廓,在与天的交接处呈现出一道明显的弧线。山脚下的人除过那几户正在捞粽子的,其他都还没有起来。走在村中间的水泥路上,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叫,感受到一丝夜里的寒风。
捞粽子实则是一个比较辛苦的活。为了让买粽子的人吃到热乎的粽子,在捞粽子的那一刻,锅里的水都要保证是滚烫的,即使是用筷子往外夹,那开水不断散发的热气把捞粽子人的手也烫得通红。赵健康只有不断地呵一下气或是在嘴里泯一下,才能让手听使唤地继续工作。
100个,200个,520个……锅里一片布上的粽子已经捞完,这些粽子都是大米的。赵健康的妻子过来搭了把手帮他把那一大笼粽子抬了出去。剩下有八九十个就是小米的了,过不了十几分钟就能捞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就可以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