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纪委监委稳岗就业监督工作侧记
本报通讯员 白明鹏
2月3日清晨,新年的喜庆氛围仍在空气中弥漫,张贴着“苏陕一家亲”横幅的两辆大巴车缓缓启动,承载着66名柞水籍务工人员的致富憧憬,踏上了奔赴江苏的务工之路。这是柞水县与南京市、苏州市、镇江市、丹阳市,以及宁波市等地开展劳务协作、“点对点”输出就业提升行动的又一重大成果。
“两地人社部门衔接得十分顺畅,出发前有免费培训,到了地方还有免费培训,来回还免费接送,真的太贴心了!我应聘的是之前工作过的一家服装厂,只要踏实肯干,一年能挣8万元左右。感谢政府,帮我们找到了外出打工的好路子!”有着赴苏务工经验的姜典国,向前来走访的柞水县纪委监委派驻县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负责人黄桂珍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的大局,一头系着百姓生活的冷暖,是提升效能、促进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民办实事”的核心内容。今年以来,柞水县纪委监委坚守监督首要职责,将“稳就业、保用工、促发展”锁定为监督重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真抓实干,全力为稳岗就业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围绕“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活动主题,柞水县纪委监委主动作为、提前介入,把“稳就业”“促就业”作为监督着力点,督促县人社部门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广泛收集企业招工难题以及群众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力宣传招工稳岗政策,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并积极组织招聘活动。
“我应聘上了县上润安玩具厂的车缝岗位,工资待遇不错,离家还近,既能照顾孩子上学,又能上班挣钱,我特别珍惜这份工作。”2月7日,在柞水县2025年“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暨招聘会现场,家住城区阳光小区的王鑫与用工企业顺利签订就业协议。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她不仅成了“上班族”,圆了“工薪梦”,还做到了务工带娃两不误。
柞水县润安毛绒玩具厂是柞水县积极招商,从江苏省扬州市引进的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该厂日常生产经营能够带动300多人就业,有效解决了城区3公里范围内无法离家的广大妇女的就业难题。
“今年,我们计划同步推进工人培训培养和生产调整工作,努力让宝妈们既能照顾好孩子,又能安心工作。我们一定会以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回报社会,不辜负江苏、陕西两地的共同付出,同时也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搭建更稳固的桥梁。”柞水县润安毛绒玩具厂总经理李建梅信心满满地说。
为切实保障招工工作取得实效,柞水县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联动优势,派出专项督查组,紧盯助企用工、就业援助等重点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助力企业招工。同时,发挥镇(街道)纪(工)委的优势,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常态化跟踪监督,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就业政策落实的难点堵点问题,为村(社区)中有就业意愿和能力的群众牵线搭桥,帮助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实现就业,营造出优化服务、稳定就业、促进发展的良好干事氛围。
截至目前,柞水县纪委监委累计开展“春风送岗”专项监督10次,对15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和镇(街道)进行了督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6个,助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问题12个。在县纪委监委的有力监督下,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利用“柞水创业就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已开展现场招聘会23场,举办网络直播带岗28场,全县各镇(街道)为企业输送工人1530人。
“我们将持续跟进监督,严肃整治稳岗就业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护航人’,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纪律保障。”柞水县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张纯瑜郑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