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 赋能千行百业

2025-10-14 09:14:00

来源:科技日报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

在北京王府井,银河通用自研机器人Galbot不仅能与顾客自如交谈,还能转身从货架精准抓取商品,递送到顾客手中,整个流程完全自主;在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 S机器人灵活穿梭于生产线,轻松完成15公斤物料的快速搬运;北京一家养老院里,搭载AI陪护系统的傅利叶GR-3机器人,能细致地为老人提供服药提醒和跌倒监测服务……这些场景已非科幻电影的想象,而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现实。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从“技术验证期”向“规模化商用期”快速过渡,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195.25亿元,其中我国市场占比近半。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强力赋能下,人形机器人正加速融入工厂、医院、家庭,掀起实体产业智能变革新浪潮。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人形机器人的走热,根源在于具身智能技术的突破。”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柯真东说,具身智能是指将人工智能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及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业界将具身智能结构归纳为“大脑”“小脑”和“本体”。其中,“大脑”指AI大模型,负责语言交互、环境感知与任务决策;“小脑”则是运动控制算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协调与身体平衡。

“近年来,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形机器人从‘机械执行’向‘智能体’的跨越,显著提升了其感知、决策及自然交互能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说。

钟新龙表示,当前,我国在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具身智能大模型的构建上已取得显著进展。有的端到端统一大模型,能够使用低成本硬件完成对不规则物体的精细操作,如抓握、拾取、切割等,以及折叠衣服、冲泡饮料等复杂任务。

在“小脑”方面,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于运动控制和反应能力上。优必选科技的Walker机器人展示了稳定的双足行走与精细手部操作能力,而“天工”机器人则实现了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与平衡控制。

此外,感知算法、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部件的持续突破,也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灵巧度、稳定性和自主性,为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重塑产业未来图景

在北京一家汽车工厂的总装车间里,一台近1.8米高的人形机器人正自主穿行于繁忙的生产线之间。它灵活地抬起双臂,精准安装汽车顶棚,随后转身将重型部件搬运至指定区域。当地面出现障碍物时,机器人稍作停顿,自主规划新路径并绕行——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依托银河通用自主研发的具身大模型,Galbot能够完全基于视觉感知完成物品识别与路径规划,突破了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预设二维码与固定路线标识的局限。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场景,并进入规模化落地的新阶段。”银河通用创始人及首席技术官王鹤博士表示,其在全球率先构建了百亿级高质量数据集,推动机器人实现跨任务的泛化工作能力。

在深圳,一款名为“悟空”的陪伴型机器人已进入数千家庭。它能与儿童互动、讲故事,甚至能通过AI识别家庭成员情绪,提供个性化陪伴。

医疗康复领域也出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身影。在上海一家康复中心,外骨骼人形机器人正协助中风患者重新学习行走,其通过AI算法分析患者肌电信号,可实时调整辅助策略,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人形机器人从概念走向应用,是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与融合的结果。”钟新龙表示,尽管其已开始在特定场景应用,但要实现大规模普及,仍面临成本、可靠性、智能化水平等多重挑战。

柯真东坦言,当前人形机器人价格较高,主要源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但随着实现量产和技术成熟,成本会逐步下降,就像本世纪初的工业机器人一样。

人形机器人正从“专用”向“通用”方向发展。多家企业正致力于开发能适应多种场景的通用型机器人,未来它们有望像人类一样灵活应对各种非结构化环境。

“未来的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将不再是单一工具,而是能够理解人类意图、主动适应环境的智能伙伴。”钟新龙说。

  • 相关阅读
  • 小型微电网打造“能源方舟”

    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学院楼内,一台台基于先进电源、负载构成的小型微电网系统悄然运转。没有隆隆作响的机房,也没有纵横交错的电缆,整个实验室的供电系统正通过一套精密的“智慧大脑”实现无缝协同。 这是厦门大学能...

    时间:10-14
  • “最强大脑”护航天山能源动脉

    初秋,凉风阵阵。在新疆准东煤田铁路装车站,下方的敞顶箱精准就位后,滚滚“乌金”从筒仓经空中廊道倾泻入车厢。现场喷淋系统自动开启,瞬间“控制”被激起的煤灰。这是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在“坐着高铁看中国”主题采访活动中...

    时间:10-14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人民网北京10月14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14日就近期美方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等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近日,美方官员称,在得知中方对稀土等相关物项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后,提出与中方进行通话,但...

    时间:10-14
  • 无人化风电场来了

    十月的宁夏,天高云淡,碧空如洗。从银川出发驱车两个小时,便可抵达中国首个无人化风电场——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以下简称“同利第三风电场”)。眺望远处的戈壁滩,高达百米的风电机组在风中挺立,而场站内“监督”它们...

    时间:10-14
  • AI尝试解读动物交流“语言”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热带雨林深处,夜幕降临时,倭黑猩猩的叫声此起彼伏,尖叫声、哼声、啾声、哨声,交织成一场“大合唱”。法国雷恩大学灵长类学与语言学研究者梅丽莎·贝尔泰蹲守在林间,记录下这些声音的节奏与组合。她发现...

    时间:10-14
  • 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即将召开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孙阳、栗翘楚)10月14日-16日,以“支点湖北 智链全球”为主题的2025中国—北欧经贸合作论坛(以下简称北欧论坛)将在武汉举行。 北欧论坛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专门面向北欧国家的经贸合作长效机...

    时间:10-13
  • 珠江口上新枢纽 狮子洋通道助力湾区协同发展

    刚刚落幕的国庆、中秋假期,粤港澳大湾区各大跨江通道车流如织,繁忙而有序。双节期间,广东省高速公路单日车流四破千万、三创新高,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江通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生动彰显出湾区经济的蓬勃活力与...

    时间:10-13
  • 多方聚力供需对接 业界助力五金品牌发展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夏晓伦)“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五金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出口额超过1600亿美元。我们要从‘产品输出1.0时代’迈向‘品牌出海2.0时代’,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

    时间:10-13
  • 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4项长江经济带环境监测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日,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4项长江经济带环境监测类国家计量比对项目,要求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本地区所有已取得相关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及获得相...

    时间:10-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