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主持并策划编纂的文学大系《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昨天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推出。
《文库》130多卷,精选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的作家近6000万字代表作。在出版史上,如此大规模地整理出版地域文学、多侧面地展现海派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尚属首次。值得一提的是,有50多位被历史烟尘湮没的海派作家浮出水面,占丛书篇幅的五分之一,填补了文学史的部分空白。
《文库》编选方针着意荟萃“海上百家”,包容了不同艺术观念、风格、流派的作家。近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南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太阳社、新月社、左联、现代派、新感觉派、鸳鸯蝴蝶派、九叶派等,均可在《文库》中见到。
据《文库》编委陈子善介绍,入选作家中既有闻名遐迩的大师、巨匠,也有叶小凤、蒋敦复、彭康、潘黛柳等被历史烟尘湮没或被文学史家忽略的作家。部分入选文库的作家是在别的领域有过杰出贡献而被人们识得的,如刘大杰、赵景深等,而他们的文学地位在今天应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这其中就包括最早准确预测了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一大事件的晚清上海名医、小说家陆士谔。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以华洋杂处中西交汇的国际都会空间,吸引着全国各地和海归的文学人才,他们因革命、避难、赋闲、求学、办刊、任教、谋生等种种原因而汇集。据了解,入选作品以文学创作为主,兼顾文学评论。文学创作含诗歌、小说、散文、话剧剧本、戏曲剧本、电影剧本、文学传记、报告文学等;文学评论包括理论和文学批评,不收翻译作品和文学史著作。
《文库》的编排以作家为目,或一人一卷,或几人合为一卷,或一人一卷含上下册。卷次的编排以卷首作者的出生年份为序。《文库》每卷刊有《文库》全目;最后一卷为《总目索引》,汇总了《文库》的所有目录,以备查阅。因版权原因,钱钟书和张爱玲的作品只能存目,但《总目索引》同样列出拟选的作品目录。《总目索引》卷还汇总了各卷的编后记,其中包括存目作家的编后记。
据悉,《文库》是开放性书系。在第一批130卷出版的基础上,今后再版时将补充新的卷目。《文库》编委会由上海文学界的20多位学者、教授、作家组成。主编徐俊西,副主编王纪人、邱明正、陈思和、王晓明。(首席记者 陈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