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莫言新书《盛典——诺奖之行》西安首印

莫言新书西安首印

2013-04-07 16:29:58

  4月5日早八点,也许是假日的原因,原来的新华印刷厂,现在的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比平日安静许多。获悉莫言新书《盛典——诺奖之行》将在这里首印,记者一早就赶到这里。

  精益求精只为打造完美版样

  西安新华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利告诉记者,接到印刷莫言新书的任务后,公司决定使用全新进口的海德堡印刷机,这是世界上最尖端的印刷设备“印刷速度快、精度高,色彩还原好”。

  莫言新书《盛典——诺奖之行》16开274页12万字,封面采用进口铜版纸印刷覆膜,内文则是100克双胶纸。首印十万册,先行印刷1万册将于周内完成。当天开机进行的内文印刷,因为工人设置的数值不够精确,印出的第一份样张的颜色在设计师张犁眼中亮度不够,又经过仔细调整后,8:40,第一张完美的版样,设印师认真地在版样上签字确认。随后,一张张飘着油墨气息的的纸张就逐层叠摞。

  《盛典——诺奖之行》将采用无线胶订,公司安排了夜班加班,计划于一周后,首期一万册将装订完成。记者在“车间平版印刷施工样”上看到,上面标有“重点产品,保证质量”的字迹。

  “重点是晚上,因为夜不观色”,刘总叮嘱工人。前一天,正是清明放假,公司特意将最好的组版工人小马从家里叫回来,认真的组版一直忙到半夜。

  莫言与西安的缘分向来不浅

  在秦岭深处写作,在白鹿原上漫步,莫言与西安的缘分向来不浅,这一次,新书《盛典——诺奖之行》在西安首印,又让这缘分越来越深。为什么选择在西安印刷?这里面还有一些前情题要。

  莫言的密友禾田在陪同他去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时,国内媒体发了大量报道,但是大多有失实之嫌。

  “任何肆意地诽谤和无原则的赞美都是可耻的”,禾田说。于是两人就商议着是否可以将此行成书,还真实于读者。莫言说“围绕我去瑞典领奖这件事,很多人写了文章编了书。有的人道听途说,有的人望风捕影,有的人虽有忠实报道之心,但由于条件所限未能获得第一手资料,因此,难免出现许多与事实相去甚远的信息,为了恢复事实真相,也为了让关心这件事的读者朋友了解这件事的全部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我的一些零星感受与随机所想,就编写了这本书。”这段话也被印在了书封上。

  禾田理所当然地成为此书的策划人,身为西安人的他,也就自然而然地牵线西安“读一文化”公司购得版权,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并交付西安新华印务有限公司印刷。

  至于为何选择在清明节期间印刷,禾田当天在个人微博上引用宋代诗人王禹偁的《清明》“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两句或许可以看做是一种解答。

  文学有特色设计也要有特色

  《盛典——诺奖之行》以莫言的视角记录了整个诺奖之行,他以生动朴实的文笔,记录瑞典七日所思、所见、所感、所悟,揭密了诺奖盛典鲜为人知的细节和趣事。同时,书中还收录莫言在瑞典的所有演讲、致辞及访谈,以睿智深邃、妙趣横生的语言阐述其文学、写作和世界观。可以说,这是关于诺奖、关于莫言获诺奖最具权威性的书。

  历时四个月的筹备,如今终于开印,总策划禾田和设计师张犁都很开心。“我们都是村里人,这本书可是大家的心血。”他们笑着说。他们口中的“村”指的是莫言文学村,一个由莫言身边的朋友与粉丝组成的工作室,都为这本新书费尽了心思。

  文中的logo是个亮点,它曾出现在莫言获奖证书的封面上,既是莫言的姓名缩写,又蕴含着独特意义。M如一顶皇冠, Y则犹如 一颗禾苗,表示着莫言的文言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融合。

  • 相关阅读
  • 莫言:请大家不要再邀请我参加活动

      “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似乎不胜各种打扰,昨日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

    时间:04-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