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在西安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此次活动涉及范围广,社会反响大,引起业界内外的广泛关注。6月7日,作为主办方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在馆内召开了专家媒体座谈会。著名书法家、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会长钟明善,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薛养贤,著名书法篆刻家赵雄,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红春,西安市旅游局副局长徐明正等专家学者,对首届“西安碑林奖”书法作品展进行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一次投稿,结缘碑林
“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旨在贯彻文化复兴,百家争鸣的精神,弘扬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传递时代文化强音。由西安碑林博物馆独立承办,以专业性、学术性为核心,面向全社会征集书法作品,真正让优秀的书法作品脱颖而出,实至名归。今年4月活动启动至今,收到全球各地参展作品9000余件,投稿人员广泛,上至90岁老人,下至10岁小朋友。届时,主办方将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专家以及我省大家、名家担任评委,依据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出入展作品200件,再从200件入展作品中评出“西安碑林奖”10件。并对10位获奖作者各奖励10000元,入展、获奖作品由西安碑林博物馆永久收藏,为作者颁发收藏证书,并获得终身免费参观西安碑林等其他优厚奖励。获奖作品将于10月份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举办专场展览,同时出版《第一届“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作品集》,“一次投稿,结缘碑林”,所有参加本次活动的投稿人凭本人身份证可免费参观西安碑林。
着力打造中国书法硅谷
西安碑林,收藏自东汉至近代石刻4000余方,时代序列完整,真草篆隶兼备,可谓中华书法发源的鼻祖,是中国传统书法的圣地,历代书法名家的摇篮。被誉为“书法宝库、经石渊薮”的西安碑林,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圣地,培养书法人才的沃土,称得上是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更是一座举世罕见、魅力无穷的书法博物馆。它肩负着传承中华古老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也是古代中原文化的核心。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的眼里,千年碑林的魂就是碑石上那凝聚了“精、气、神”的书法艺术。对于“西安碑林奖”的评判标准,强跃书记态度坚定,“通过举办‘西安碑林奖’,选拔优秀书法人才,逐步打造中国书法人才资源硅谷,让先北陵发展成为书法科研基地以及书法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中国书法文化产业的支柱。同时,一定要坚持纯学术、纯传统、纯艺术,唯有此,才能不负重望,走得更远。”
钟明善首先发言,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巨大喜悦,听到这一消息非常振奋,表示全力支持此项活动,“盼了几十年,终于看到我们陕西自己举办如此具有高专业度,广泛度,公正度的书法作品展,”并对此次书展给予很高期望,希望“我们陕西可以发扬秦唐汉武精神,理直气壮地发扬我们的书法文化。”
“在陕西,得天独厚的书法文化遗产,不仅滋养著书法家和爱好者,也浸润着三秦大地的老百姓。我们陕西能办一个有学术价值,社会影响力的书法展一直是我的愿望。然而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一项在全国叫得响的硬邦邦的书法大奖,而人家浙江有‘兰亭奖’、‘陆维钊奖’,江苏有‘林散之奖’,甘肃有‘张芝奖’……”薛养贤激动地说,西安碑林博物馆拥有非常丰厚的书法文化遗存,此次当仁不让地举办“西安碑林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很不容易。做一项干干净净的书法大奖除了权威性,还要有包容性,评委要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职业道德,唯此,才能成就一个令人倾心向往的一流书法大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