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友谊校区东门外的一家旧书店,44岁的李福云在整理书架上旧书籍,他的女儿在一旁看书。“以前,买书看书的人非常多,1999年我刚到这里开旧书店时,这一条路上有10多家新旧书店。”李福云说,可是现在仅剩下他这家店和隔壁的一家旧书店。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网上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度最爱阅读的10个中国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天津和重庆。西安这个文化古都却没有上榜。西安人就那么不爱读书吗?网友“李通通哥”认为,这个排行榜的客观性有待察考,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大家确实该反思了。
在网络、电视不断发展的今天,电子书逐渐取代了传统书籍,坚持捧书阅读的成年人越来越少。随着各类电子产品及社交软件的流行,不少年轻人的生活也开始被微博、微信包围,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不过,很难说年轻人因此就放下书本不读书了,微博及微信等越来越便捷的碎片化阅读方式也“拾补”了年轻人破碎的阅读时光。
超九成读者阅读电子书 纸不在书照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去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对纸质阅读构成强大威胁。但人们愿意支付的数字阅读费用较2012年大幅下降, 58.2%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这一结果表明,数字化阅读者上升,但愿意付费的阅读者大幅下降,超九成阅读电子书者不再购买纸质版。
“微”阅读能挽救读书吗? 碎片化阅读缺乏思考
不少热爱玩微信的年轻人,最近都热衷于关注阅读类的公众号。在他们看来,呼吁更多的年轻人一起读书、读好书,不是仅仅在读书日吆喝两句口号那么简单的事儿。在互联网、智能手机占据生活大多数时间的当下,不少学者和资深读书人借力打造的阅读公众号,是真正带着“干货”在渗透这片新领域。
有网友认为碎片化阅读存在不少弊端,在零敲碎打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往往缺乏思考,有的信息过目即忘,不利于知识的积累。网友“笑笑儿”说:“在养成这种阅读习惯之后,想沉静下来进行深度阅读就很困难,人会有浮躁感,要克服浮躁感是有难度的”。
实体书店寻求转型 书吧逐渐走红
近两年,高房租、薄利润、电商低折扣竞争、电子阅读等,成了压垮实体书店的一根又一根的稻草。有人称,实体书店正在经历寒冬。年初,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通知中称,自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免征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这意味着,过去只有新华书店能享受的税收优惠扩大到全行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对于税收减免政策的“诱惑”,西安的实体书店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自身转型上。
近一两年,一种名为书吧的形式在西安市场上逐渐走红。它集图书馆、书店、茶馆或咖啡馆的特点于一身,人们可以在喝茶、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翻翻时尚杂志、流行小说,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