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一叶评书:现当代文学作品大部分不能读
我想自己没经历过老一辈作家的时代,所以就从我们80后作家说起。一谈起80后文学,大家耳熟能知的肯定都能想起来,如韩寒、郭敬明、蒋方舟、张悦然、春树等几位被认为是80后代表人物,不但是被且还是有这方面的意愿。他们不想被忘记,也不想被历史湮灭,只是想留一段佳话能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管怎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正如我说的:韩寒的作品太浮躁;郭敬明的作品太浮华;蒋方舟的作品太肤浅、张悦然的作品太鲜艳;春树的作品太露骨。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们只代表自己,不代表一个时代或者大众。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讨论。
写作的初衷
写作一开始的时候,都只不过是为了记载自己的遭遇,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气愤,是为了取悦读者,我想每个人心里都很明白这些。先不去评论好坏,以这样的心态去写,作品的利弊皆有凸显。通常每一个作者都看不出自己的缺陷,只有观众只有读者才能看到细微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你的内心。你更是为了表示过去别人对你的屈辱而写下这些文字,让更多人来同情你,给你更多的尊重。我想很多途径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多人的尊重才这么做的。为钱写作的大有人在,这里就不谈这个了,毕竟有人为了体现价值,有人为了生活,有人为了名利。
精神领域的共鸣
在人类的生活世界里,酸甜苦辣五味陈杂什么都有,在这个基础上的精神领域,我们都会产生共鸣。比如今天心情不好了,约好几个朋友去溜冰场耍,也正好你的朋友可能与你同样的心情,一起约着去耍,立马会改头换面会是另一个娱乐心态的心情。当然,不外乎一些朋友同事看出你心情不大好,过来安慰疏导你,然后约你一起去放松娱乐的也有。虽然谈这个与文学作品无关,但是你的文学作品与这些生活有关,难道不是吗?他们都在延续写作的初衷,在这份基础上产生精神世界里那种共鸣的力量,每一部畅销作品都会有。现在明白为什么《致青春》火了么?在同一个档期的港台青春爱情电影,有一部原本可以更火,只是共鸣的人我想没有几个。因为最后的70%内容我都是流着泪看完的,你如果经历过你也会有这样的反应。
文学的特色创作
很多人会认为思维不一样,那么写出来的作品风格肯定不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根据我多年的研究发现,99%的人写作都是靠思想,他们完全都是思想情绪控制着自己下一步要该怎么写,任凭性格怎么塑造。如果这时候有人站出来反对,那么你也是在用思想控制着你的思想行为。大部分人很难摆脱自己的思想束缚,投入到一种思维写作方式。也许有人会问什么叫思维写作?我肯定会回答一句:这位同学,请问查字典还要我教你吗?或者问度娘就不知道了。好了,你若是看懂了就会运用思维写作,而不是单纯的思想写作。鲁迅可以说是思维写作方式的开山祖师爷,其《阿q正传》正是典型的代表作。继承了这一写作法的当代作家不多,代表作有杨华方的《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还要澄清的是这不是反思文学,反思文学与纪实文学还差了一大截,不过概念作文有了这方面的雏形。那么这种写作方式称之为“维新文学”,是被广泛认可的新生代最具价值产物——注重呈现一个时代的印迹。
说在最后的一些话,很重要也不重要,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能看一看
综上所述,结合各方面的考量,总结就不做了,因为这样做就显得自己肤浅无知。那么我要说的是:韩寒,中国需要你这样的作家,虽然早期作品浮躁,但也胜过小四少许;郭敬明,中国需要你这样的商人,更多的作家也需要你,记住作品可以浮华,但不要愚民,现在很多女生进入社会被说被你的文学作品骗了;蒋方舟,每个人都有过肤浅无知,但是只要你去亲身去体验与接触,你会发现值得你写的东西还有很多;张悦然,女生读者可以有你的精彩,但同样拥有别人的精彩,所以再精彩也应该有浅色;春树,露骨的东西不是不好,可是体现的是有浮华又浮躁,你不能让人家总啃骨头不喝汤吃肉吧!其实,我很少会写这样的讨人厌的杂文,只是有些东西也讨人厌了也不得不去写。总之希望各位大哥大姐且行且珍惜,多写一点接地气,多写一些具有时代历史价值意义的东西。我们还年轻,一生能写的太少,写多了会变味,写少了文笔差,不写会被粉丝骂......(稿件来源:篇海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