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电影剧本是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电影的剧本一开始就回到小说的原点。在小说中,我们找到了符合电影的所有元素,比如里面有孤 胆英雄,有集体精神,有土匪另一面的神秘生活。小说的作者曲波是一个剿匪部队的基层首长,他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他所有的东西都源自真实,能够打动很多 人。”《智取威虎山3D》监制黄建新介绍。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认为,《智取威虎山3D》没有低俗、没有恶搞,始终坚持主流价值观表达方式,却依然取得了市场和口碑双丰收。主要人 物角色都是普通人,敢于以弱抗强,抛洒一腔热血,颇有点侠客的味道。而杨子荣这样一位中国式英雄在《智取威虎山3D》中的成功塑造,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电 影的无限可能性。
电影技术呈现文化自信
《智取威虎山3D》中的3D技术,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炮火连天的战斗场面是当年样板戏、黑白电影没法比拟的,让我们在老题材中享受了一场新的视听盛宴。”观众王雪盈看完电影后告诉记者。
早在开拍前一年的冬天,徐克的3D技术团队就赴东北进行测试,而恶劣的气候条件给摄制带来了挑战。“去东北测试时,我们都会测量,比如外面 温度几度,镜头在什么温度才不会冻住。”3D技术团队的张建龙透露,克服自然环境的恶劣,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是制作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
电影中3D技术的完美应用,为影片增色不少。于冬介绍,如电影中“打虎上山”这段戏,以前受技术限制,只能拍摄挥起鞭子准备打虎这样一个镜 头,而如今,我们可以用先进的3D特效技术,真实再现林海雪原中这场经典的动作戏,并填补了几代人对于《智取威虎山》中这一精彩情节的视觉想象。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今后战争、动作等大场面类型片走3D路线是大势所趋。
徐克介绍,这次的3D团队成员涉及10家公司,但绝大多数是中国人。“我们已经掌握了处在世界前列的3D技术,完全可以和外国公司竞争。3D是未来电影的趋势,我们有信心,等到那一天,全世界都会找中国团队制作3D电影的。”
于冬认为:“电影技术的进步,是中国电影未来跟好莱坞竞争的关键。我们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我们有文化自信,我们拍《智取威虎山》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