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
北京人艺的话剧《公民》以溥仪走出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启人生新阶段为中心,通过想象、追忆与现实交错的方式,讲述了经历过重大人生转折后溥仪 内心世界的纠结、矛盾。剧作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创新,采用叙事体,通过人物自我讲述,实现时空自由变换,并设置青年溥仪这一“影子”形象贯穿全剧,让这个 形象成为溥仪自我批判、反思的一部分。
《理发馆》
由任鸣执导的《理发馆》以北京胡同里的一家理发馆为中心,以华侨朱比德夫妇回国寻医为线索,展示理发馆老板迷糊及残疾人光明等一群有着乐观 精神的北京人的生活百态。剧作意在用接地气的剧情结构传递爱和温情的主题,不管是人物性格、语言运用,还是对老北京文化景观、北京人精气神的展现,都能看 出创作者发展北京人艺“京味儿”话剧传统的努力。
《枕头人》
由周可执导的《枕头人》被各类戏剧评论者冠以“高智商话剧”“思辨者童话”的称号。剧中一段段奇特的故事一会儿让人进入童话梦境,一会儿又 被残酷血腥的暴力和杀戮拉扯回现实,徜徉于童话与现实中间的是极具戏谑色彩的荒诞。而赵立新和罗巍的两版“卡图兰”也各有特色,耐人寻味。该剧堪称民间戏 剧人面向艺术和当下的一次真诚表达。
《海鸥》
赖声川执导的这版《海鸥》,不俯视,不仰视,不作先锋派,也不对庄园风景无休止的感怀伤逝,更不像戏剧课堂上的学生还半懂不懂就要把契诃夫 捧上神坛。导演用一颗平常心,与契诃夫平起平坐。而正因为如此,观众才能透过这一版本的《海鸥》,看到现实生活背后的悲喜与残酷。
《四川好人》
该剧由孟京辉执导,中国国家话剧院与澳大利亚马尔特豪斯剧院合作推出,为观众打造了一个由超市购物推车、自动香烟贩卖机、警报器声、现代音 乐秀等视听元素构成的光怪陆离的物质资本世界,活动其间的人不仅欲望被无限放大,而且精神世界也被现实所异化。孟京辉以一种反戏剧的怪诞、嘲讽式的幽默, 对好与坏、美德与罪恶、剥削与贫困进行探讨,以跨文化的方式完成了经典同当下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