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动态新闻

八旬老翁写数万字村史 记录即将拆迁老村庄

八旬老翁写数万字村史 记录即将拆迁老村庄

2015-03-30 10:17:34

来源:郑州日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本报记者 刘伟平 通讯员 张超 文/图

  八旬老翁写“村史”

  记录即将拆迁老村庄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少老村庄参与合村并城后逐渐消失。为了纪念生养自己的村庄,惠济区新城办事处户庄村村民、83岁高龄的老人弓永康辗转一年,寻访无数村民,写出了数万字的村史。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弓永康老人家中,听他讲述村史背后的故事。

  弓永康老人居住在新城办事处东赵合村并城临时安置点,在临时居住的家中,记者看到了那本《户庄村史》。虽然印刷稍显粗糙,内容却一点都不含糊,扉页目录上,包含户庄的现状、由来、古迹、名人、典故及演变等,内容全面,文笔扎实,字里行间透着对故乡的无限爱恋。

  “户庄村的先民们是明末清初从山西移民到此,在靠近黄河的村北开荒种地、男耕女织。”拿着手里的村史,弓永康老人像捧着一件至宝,打开了话匣子。弓老介绍,户庄村是他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传宗接代、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虽然村庄没了,但总要留下点资料史籍。

  说起弓永康老人,村民们都用“大文人”来形容他。据介绍,弓永康年轻时曾在当时的郑州市委当过打字员、图书管理员,之后在柴油机厂退休。任职期 间,一直从事文职工作,由于爱写、会写文章,是大家公认的“笔杆子”。1983年退休后,闲不住的弓老又先后到黄河农牧厂、现在的铁道警察学院管理起了苗 圃,其间还监理文博花园的设计建造。平日在家,爱写的弓老还不时地写一些剧本、诗歌、散文。

  弓永康老人写村史,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2014年年初,弓老开始着手村史资料的搜集整理。这期间,他走访了无数老年村民,村里古 迹的门槛也不知道被他踏过多少遍,平日里,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纸和笔,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就立即记下来。白天搜集资料,晚上伏案编写。由于年事已高,过度 劳累,弓老常常要靠安眠药才能睡去。等到村史写完时,一盒安眠药也见了底。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次改稿和审核、校验,《户庄村史》终于完成。之后,弓老 拿着印刷的160余本户庄村史,挨家挨户赠送。

  “留下一点资料,算是对老祖宗们的交代和尊重,也可给后人以启迪教育。”弓老说,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合村并城、建设新农村是大势所趋、人 心所向,写这本村史是为怀古励新,承前启后,使后代人“幸福不忘本,饮水常思源”。“接下来,我还打算写‘户庄弓姓家族史’,以给我们深爱的村庄积累更多 的史料,供后人借鉴。”弓永康说。

  • 相关阅读
  • 阎连科获日本twitter文学奖 系亚洲作家首获奖

    中国著名作家阎连科日前获得由日本读者评选的twitter文学奖,这是亚洲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此前获得过该奖项的作家有美国作家、普利策奖获得者胡诺特·迪亚斯,法国作家、龚古尔奖获得者劳伦·比内等。...

    时间:03-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