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资料图)
格非:给自己“鼓鼓劲儿”
得票数第一的格非谈及获奖,声音淡定又难掩喜悦,“作为一个有追求的作家,最大的梦想肯定不是得奖,而是写出非常精彩的作品。但同时,对于任何一个写作者来说,得奖都是一个好事。因为奖项代表的是肯定。而这种肯定,对作家的信心鼓舞是很大的。我自己的感受是,这个奖项对我今后的作品,起到最大的作用是鼓鼓劲儿。”
对于获得茅奖,格非有点“不敢相信”,他说:“因为茅奖毕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之前在内蒙古听说进入前十名了,我觉得能进前十就挺不错了,还有一半淘汰的可能,就没太关注这个事儿。今天一说得奖,还是不太敢相信。《隐身衣》是我花两三个月时间构思、创作的,而《江南三部曲》总计六七十万字,有一二十年的心血在里面,对我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李佩甫(资料图)
李佩甫:中午吃了一碗烩面庆祝
8月16日上午,李佩甫像往常一样起床后,抱着笔记本写些东西,多年来的生活一贯如此。“省作协的乔叶秘书长通知我说,《生命册》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了。我这个岁数和年龄,说不上很高兴,但心里还是很高兴。”
李佩甫告诉记者,得知这一喜讯时,正在一如既往地写作,作为庆贺,“多抽了两根烟,中午吃了一碗烩面”。李佩甫还说:“我不是为了获奖而写作,但获奖之后还是会继续写作。”
李佩甫透露《生命册》的创作历程有点曲折,“2007年开始想写,写了8万多字,没感觉,就废掉了。就重新找感觉,我写东西一般开卷第一句话最重要,第一句话写满意了,后面才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