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抄本和版本
旧约原文以希伯来文为主,新约原文则是希腊文。最早的圣经是纸莎草纸抄本,由于传抄中难免发生错讹,以各种古抄本来校勘现传本的章句正误的圣经校勘学便应运而生。
4.1 《旧约》抄本
公元前四五世纪时,犹太教有一些文士,专管记录宗教大事和抄录圣经,希伯来文传统文本逐渐形成。1947年以来,考古学者对死海古卷加以整理后,将犹太教圣经的古抄本分为三种,一为古巴勒斯坦抄本;二为古埃及抄本,这种抄本后被译成希腊文,即后世流传的“七十子译本”;三为原始传统抄本,后来发展为流传下来的希伯来文传统文本,即马所拉本。传统文本于2世纪上半叶已经定型,但只有希伯来辅音字母,直到10世纪才加注元音。死海古卷发现前,在尚存的约1000种传统文本中,年代最早的是9世纪抄本,由于旧约著作至迟作于公元前2世纪,所以就引起这些抄本是否失真的问题。死海古卷发现后,学者们从中陆续发现了少量2世纪初的抄本,经比较,发现传统文本与这些抄本基本一致,从而证实了传统文本的可靠性。
4.2 《新约》抄本
新约的原本已经失传,但其抄本比旧约抄本同原本的时间距离则要近得多,最早的可以追溯到3世纪初。4世纪后新约文本趋于固定化,当时流行的有埃及、亚历山大、叙利亚等5种抄本,而叙利亚抄本渐居首位。但是后来这些抄本都湮没无闻,只在一些隐修院里保存了一部分。中世纪以来,基督教会通用的圣经,为4世纪哲罗姆翻译的“拉丁通俗译本”,此译本在天主教中一直被认为是权威文本。与旧约相比较,新约文本的可靠性更大。圣经校勘学家研究的古代抄本或残片多达5000种。20世纪初,有人统计出新约各抄本间的异文约有45000处;根据这些异文,对不同抄本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确定哪一种比较接近原本,亦为圣经校勘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存新约抄本中最古的是纸莎草纸抄本及其残片,皆为近百年来考古学者发掘所得,主要发现于干燥的埃及沙漠地带。最早的是“52号残片”(P52),为《约翰福音》18章残篇,抄写时间大概在125年左右。4~11世纪有羊皮纸大楷抄本,现经编目的约有250种,“梵蒂冈抄本”和“西乃抄本”都属于这一类。此外还有行书小楷体抄本,流行于9~17世纪。
4.3 古译本
除拉丁通俗译本外,还有2世纪的古叙利亚译本。其中在当时最流行的是通俗叙利亚文本,即伯西托本。此外埃及还有3~4世纪的科普特文本。
4.4 重要版本
印刷术发明后,最早印行的是D.伊拉斯谟校订的希腊文新约,它根据6种较晚的行书小楷体抄本编订,于1516年出版。几次再版后,1550年始印成目前的分章分节形式。该文本后在英国成为新约的标准本,1611年以英王詹姆士名义颁定的钦定本中的新约部分,就是根据此文本译成;其旧约部分则根据马所拉本。该新约希腊文本在欧洲大陆流行后即成为公认文本,即新教各教会至今所公认的标准文本。17世纪时有人把公认文本和5世纪的“亚历山大抄本”对照,发现公认文本中有不少错讹。英国韦斯特科特和霍尔特根据两个 4世纪抄本进行校勘,历时30年,于1881年出版了希腊文新约的新版本。20世纪60年代又有新的希腊文新约问世,其主要根据为1881年版本,并参照新近出土的资料作了少量校订。
5 正典的形成
旧、新约各卷著作,其写作目的皆非编写经书,都是经过漫长过程,在教内逐渐得到公认,才被正式尊为经书而辑入圣经的。这样被确定下来的书卷,称为正典(canon)。正典一词,希伯来文原意为芦苇,希腊文转意为直杖,后引申为尺度或规范。4世纪时,正典一词始应用于圣经,此词有时亦指全部被承认之各卷圣书的目录。一般凡被承认为正典的书卷,即被视为根据上帝的启示所写,可作为信仰与行为的准则。犹太教的正典包括律法书、先知书与圣文集3部分。第3部分在基督教产生时尚未列入正典,到2世纪才被犹太教正式承认而被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