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文化企业脱胎于传统事业单位,在文化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面临着迫切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任务。依托原有资源、品牌优势及时转型, 依托先进技术驱动升级,是应对全球文化产业变局、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白皮书”指出,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建立以 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推出一批有较强支撑力的文化科技攻关成果。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 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 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4.要理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财政部下达2013年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8.32亿元,比2012年增加66%;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实施55个项目,比2012年增加34%,着力推动中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文化科技和内容创新及文化“走出去”。
过去一年多时间,财政部中央文资办大胆探索,进行机制创新,着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国有文化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帮助企业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国有文化企业集聚了最优质的文化品牌和产业资源,在我国文化发展格局中应具有战略地位。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要意义,对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形成围绕产业发展规律、打造主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规划,助推国有文化企业做强做大。
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只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步。推动已转制文化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巩固文化体制改 革成果、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目前,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 资人职责的一百余户中央文化企业中,按照《公司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只有13家,深化改革的任务仍相当繁重。
“白皮书”提出,下一步的改革中,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 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在企业层面,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 动国有文化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或股份制改造,健全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各自职责,建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 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体现文化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有文化企业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加大社会效益考 核权重,完善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