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好书推荐

2014年中国舞剧:救亡心志与追梦情怀

2015-02-09 10:51: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于 平

  2014年,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虽非“逢十”的“大庆”,但舞剧创作却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景象。纵览2014年的中国舞剧创作,如果要概括众 多作品的内在关联,我认为主要不在于舞剧的叙述方式而在其表意取向,也即“救亡心志”和“追梦情怀”。当然,我们也可以把“救亡心志”视为“追梦情怀”在 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呈现方式;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说,舞剧艺术在“中国梦”的形象体现中是大有用“舞”之地的。或许我们还可以说,是“实现中国梦”的创 作理念驱动促成了舞剧创作的极大繁荣。

  舞剧创作“救亡心志”的表意取向,主要体现为对“国家公祭日”设定的民意所在。与某些影视作品中出现的“抗日神剧”不同,我们的舞剧创作以浓重的悲剧意识和崇高精神,“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为着表达“救亡心志”,江苏省无锡歌剧舞剧院创演了大型舞剧《金陵十三钗》(总编导门文元、刘仲宝),努力构筑捍卫正义的国家记忆;广东歌舞剧 院创演了大型舞剧《沙湾往事》(总编导周莉亚、韩真),用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倾注民族气节;辽宁歌舞团创演了大型舞剧《梅兰芳》(总编导杨威),用“蓄 须明志”重点刻画“一个人的抗战”。这几部舞剧表现的都是普通文化人乃至普通平民的“救亡心志”,表现对强敌入侵的殊死反抗。《金陵十三钗》虽依托严歌苓 的文学原著,但发挥了舞蹈本体的效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震撼。舞剧的四幕戏定名为“冻雨金陵”、“烈焰雄魂”、“凄美金钗”和“血肉长城”。在内容的叙述 上,一是将舞蹈本体与视频播放天衣无缝地融合;二是以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强化视觉冲击力;三是十分注意故事线索的“埋伏”和“照应”;四是每一幕戏都有“点 睛”细节凸显为亮点。《沙湾往事》表现的是“广东音乐”创作世家的离合悲欢。情节推进中舞剧人物的情爱纠结面对日寇入侵的暴行而转换,个人情感的焦虑让位 于民族危亡的忧患。舞剧视民族音乐为民生“大义”,巧妙地将广东音乐《雨打芭蕉》和《赛龙夺锦》外化为“听雨舞”和“赛舟舞”——两段舞既是风情渲染又是 心志比拟,既是柔美、壮美互映又是和谐、冲突比照。《梅兰芳》用舞蹈重塑戏曲大师形象,精彩之处一是以“天女散花”来象征梅先生艺术境界的登峰造极;二是 以“独旗黑靠”来象征闯进家园的倭寇,倭寇的头领“黑”更是与“梅”构织了阴暗与高洁的较量;三是在“散花”、“黑靠”等群舞中,“舞蹈织体”的巧思妙想 充当了“象征”的载体,幻化出性情的风采。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