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枯槁瑟缩于边陲地带,一再退缩,让自己占据着的时空成为最小,甚至要封藏自己。因此,文字里的世界有许多是封闭、被禁锢,和外界完全隔绝的,如坟墓、监狱、妓女户等,《司阍者》、《挽诗》、《上了锁的一夜》、《守墓者》、《死亡的邂逅》、《行者日记》诸作,皆触及“黑暗”、“地狱”、“坟墓”、“死亡”,对生命作严肃的沉思,多表现情感之陷溺。如“菱角”一诗,由其形、色及天真,联想到蝙蝠的尸体,以连串的类叠句渲染感情,烘托气氛,心情急转直下,终于发出惨痛的呼声:“上帝啊,你曾否赋予达尔文以眼泪?”对于这个充满陷阱、贪婪的世界,诗人的心是深深地被刺痛了。又如《乘除》之感世间物美恒与不尽美同在。藉着层次的对比,表现出“祸福相倚”之绝对;即相反相对之事物,也同时是相依相存的。只是,诗人显然是情多智少的,当他由理智出发,企图与上帝斤斤计较之际,却不自觉地陷入情感的桎梏中,辗转、徘徊。
悄然独坐于桥上,反省思索,久而久之,与这些桥的相会相约成为自然而然,似乎冥冥之中早已约定,如《川端桥夜坐》。趺坐在断崖、落照边,如标本似化石。“冥想”盘踞,别具心情,飞翔于自足、独乐之“孤独国”:
这里白昼幽阒窈窕如夜夜比白昼更绮丽、丰实、光灿而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着诗和美
甚至虚空也懂手谈,邀来满天忘言的繁星……
在寂寞中沉淀心情,在孤独中驰骋梦想。梦中觉得姣好,石头也会开花,一切都变成可能,于是建构了“孤独国”、“金雀园”以及那可临风洗耳的“风耳楼”等超异之境。版图中,自由与爱结合,没有丑陋、纷争与虚假;朝暮不问、吞吐皆美;虚空能谈、星斗忘言。用某种眼神看待孤独,另种心情审顾世间荣枯,翱翔天地何其广袤,于是寂静不再是缺憾,人类世界变成天堂。
此期诗篇内容虽不够开阔,甚而与现实产生断层,却完全由真切的感受出发,深沉的观照,冷静精微的观察,深情入于万物而悲己悲天,表现为一种抗拒孤独的努力。艺术手法则较重格律、讲形式,显得“呆板”、“沉重”。唯《第一班车》形式整齐完美,语言更富于“力”之美感,平添许多不可抗拒的“吸引”,似乎预示着风格之转变。至于《行者日记》一诗,将自己摆在刀刃、冰寒之际,以生命拥抱十字架的牺牲奉献精神,撼动人心,深具艺术感染力,堪称压卷之作,且下启《还魂草》之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