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好书推荐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张学良的思想人生与百年孤独:飞沙不解流星泪

2016-01-29 14:16:25

来源:新华悦读

  历史传统的熏陶与承继又不像吸纳空气和吃食粮食那样简单。因为历史传统的核心是文化承载着的思想,思想离不开承载它的载体,即离开文化人们无从寻觅和传承思想传统。就两者关系而言,思想是形而上的道,文化则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如何通过器触摸吸纳器中的道,人们发明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是教育。教育有多种,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人们在三种教育方式中更偏重于学校教育的功效。无论是受过学校教育的人还是没有受过正规学校训练的人,都是如此。往往没有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人更青睐学校教育。张学良的父母都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都希望他做一个文人。“我母亲绝对不让我做军人,想让我考文官呢。我母亲要在的话,奉天有个法政学校,她就让我进那学校啦。我们奉天高等的文人差不多都上那个学校。”

  父亲张作霖出身草莽,无条件受正规学校教育,他对自己因而缺乏传统文化教养而引为终生遗憾,正因如此,他对子女管教甚严,不希望他的遗憾在他子女身上重演,他发狠心要把张学良培养成承继传统的文人。“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都希望家里出一个文人。那个时候,他们拼命让我念书呀。”“我8岁开始入私塾,我的开蒙塾师姓杨,叫杨景镇。”“我11岁时母亲死后,我爸爸差不多就不管我什么事,我就跟着我这个老师,我老师对我很不错,他还想让我考状元呢。”“我跟我那老先生念了八年呀,最早念《三字经》,然后开始读《大学》、《中庸》,四书、五经读完之后就念唐诗。什么玩意都念,反正都得背。所以我唐诗背得比较熟。”后来,“我又跟了个先生,这位先生姓白,叫白永贞,后来做到奉天的代理省长。他是个举人,曾当过知府,他教了我差不多两年。”

  为了把张学良培养成有文人素养的人,张作霖以自己的特殊身份,先后选聘了六位东北名流鸿儒教他。杨景镇是辽南地区的儒学名流,白永贞是清末举人,当时是奉天高等师范学校国文教授、奉天省议会议长。除张学良提到的这两位之外,还有一位前清遗老、进士出身的金梁。金梁说,“张学良十二三岁即从我学文,能作千言,下笔颇快。” (注:王益知:《张学良外纪》(手抄本)。)这位金先生娴熟经史,蔑视趋炎附势,他曾这样评价张学良:“偃武修文新一统,将军本色是书生”。(注:见《新民报》1929年1月27日。)张学良少年时期,从未间断过学习国学,且受教于硕学名流,因此,他的国学基础非常深厚而扎实,受历史传统影响颇大。

  从军从政之后,这一影响不断扩大。90多岁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问他:您认为,(年轻时)读这个“四书五经”对做人和做事有没有用?张学良回答说:“这话得这么讲,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是儒家的思想,儒家思想深入中国人的思想之中,‘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深入中国民心的。这儒家思想对我做事有很大的关系。”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