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挑起第二次“满蒙独立”运动时,“正处于张作霖刚刚就任奉天督军的初期,已经就任督军的张作霖,与急于想当督军时渴求日本的支持,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已经成了中国的封疆大吏。虽然他的势力与日本在东北的势力相比还是脆弱的,仍然希望得到日本支持,但他首先思考的是……尽封疆大吏的职责”。因此,张作霖“对日本暗中支持‘宗社党’的活动、巴布扎布的闹事,态度非常明确,行动也非常坚决。”阻止了日本肢解中国的阴谋。
张作霖是北洋时期的封疆大吏,张学良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封疆大吏,时代不同,面对的边疆问题是相同的,在处理相同问题时张学良可资效仿的恐怕只有张作霖。
“中国的领土不能让外人控制。”
国家领土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基础,捍卫领土主权是封疆大吏的主要责任。张作霖是北洋时期的大人物,对如此重大问题十分明确,封疆大吏就要为国家守住每一寸土地,为保证国家对领土范围内的人、物、事行使管辖权和资源享有权而努力。张作霖收复外蒙古(今蒙古国)的努力在张学良记忆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奉天势力逐渐大起来了,我父亲就当上了东三省巡阅使(注:巡阅使,官名。北洋政府对控制两省以上的军阀,授予巡阅使官衔。1918年9月张作霖任东三省巡阅使。),他那个时候不想做内战的事情,他认为内战对中国破坏太大了。他想往西拓展,重点想往外蒙拓展。” (注:参见[日]园田龟一:《怪杰张作霖》。园田龟一在奉天从事报业多年,对张作霖及其奉系的发展比较熟悉,所掌握史料颇多。)
外蒙古原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11年沙皇俄国乘清朝灭亡之机,策动外蒙古分离势力宣布“独立”。1915年,中国、俄国和蒙古三方在恰克图缔结的《关于外蒙古自治之三国协定》规定,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一部分,外蒙古承认中国宗主权,中国、俄国承认外蒙古自治权。其实,实权掌握在沙皇俄国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内政陷入混乱,无暇顾及外蒙事宜,中国政府派徐树铮为西北筹边史,经营漠北,外蒙古于1919年11月放弃“自治”,重归中国。直皖战后,外蒙古分离势力在当时盘踞在中俄边界的白俄残匪恩琴唆使下,击溃了驻防库伦的中国军队,再次宣布“独立”。张作霖在统一东三省之后,就把统一外蒙古作为头等大事开始酝酿。徐树铮兵败退回张家口和恰克图一线,张作霖认为梦寐以求的统一机会来了,他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吾事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