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三首词三种人生:李清照关于写人生境界之词

李清照关于写人生境界之词

2013-08-20 17:05:18

  在古代诗词中,写人生境界之词不多,而李清照就有三首关于人生境界之词,即《如梦令》、《一剪梅》与《声声慢》。此三首词写李清照自己三种人生境界,又写她三种人生态度,同时也表现她三种人生时期的不同人生态度。《如梦令》写“少年情怀自是得”人生境界;《一剪梅》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人生境界;《声声慢》即写“凄凄惨惨戚戚”之人生境界。

  《如梦令》是一首忆昔词。“常日暮记溪亭,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追忆她少女时那种沉醉兴奋之情,沉醉兴奋之景,沉醉兴奋之物。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当时一种少女情感,一种年轻的人生态度;写法上有点随意而出,但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情,字字表意,表现一种少女情窦初开的人生境界。比如“兴尽”归家,却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这就更加表现她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之人生境界,由词而出,可谓淋漓尽致。

  全词通过动作,情态,情绪,欢愉,塑造一个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留恋美景,留连忘返,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形象。这一形象有跃然低上,有呼之欲出之感。也表达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如梦令》是写“少年情怀自是得”人生境界之词。

  《一剪梅》是一首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人生境界之词。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丈夫因事外出远游,可正在相亲相爱的小两口眼看就要暂时别离,李清照情绪怏怏,依依不舍送走丈夫,这是作者新婚后,第一次品味到离别孤独难奈的滋味。于是李清照就在锦帕上写了《一剪梅》寄给明诚: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之情。正如伊世珍说:“易安结褵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① 由此看来,这首词是送别之词。

  事实上,此词主要写“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人生境界。

  李清照因丈夫外出而牵挂,面对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触景生情,思夫之情油然而生,尤甚萦绕胸怀,相思之苦肯定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受愁苦的煎熬,李清照为了消除这愁闷,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悲歌当泣,而是借游览以遣闷,比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如此。

  李清照上“独上兰舟”,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这在古代是一种遣愁的方法。然对李清照来说,借“独上兰舟”来消愁,而愁将更愁,正如借酒消愁一样,愁将会更愁。过去她与赵明诚曾经双双泛舟,而今却独自击楫,眼前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除呢?因为李清照不是一般的女性,她不会把自己之愁苦归咎于赵明诚的离别,而设想赵明诚也会思念自己。因此,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中新网)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