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中国式清官”仇和

2010-06-04 11:36:17

来源:大众书评网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成了历史的记录者,新闻成为历史的草稿。

  这就是一本主观和客观一起成就的人物传记。两位作者都是战斗在一线的资深记者,因为职业关系和仇和、和宿迁有过亲密接触。他们作为新闻记录者,客观见证了一个极富争议的地方官员的十年之路。他们处于对这位个性的“七品芝麻官”关注,从他主政沭阳之初就打定决心长期跟踪采访。

  当仇和日益成为一种含义丰富的政治符号和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时,历史使命感告诉两位记者必须拿起手中的笔,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仇和,一个更具有深意的仇和。于是就有了这本《政道:仇和十年》。

  所谓十年磨一剑,对传主仇和来说,这十年可谓毁誉参半,他被贴上了“最富有争议的市委书记”。捧之者,视之为神话,把他当成爱民如子的青天转世,实行经济大发展的改革先锋,甚至有人喊出“求天求地不如求和”;而贬之者,把他妖魔化,认为他是折腾百姓的酷吏,侵犯人权的代表,大搞形象工程的昏官,甚至把他描写为开历史倒车的罪人。一时鲜花与板砖乱飞,传闻与事实混杂,仇和在舆论面前早已失真。这么多围绕着仇和的是是非非,甚至形成一种“仇和现象”。

  “仇和现象”是多次被曝光的,光央视就针对仇和十年执政三次“焦点访谈”,第一次是沭阳开设电视栏目《沉重的忏悔》,让犯错误者上电视现身说法,以警示社会;第二次是沭阳大力进行交通建设,从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中扣除一部分钱修路;第三次是宿迁对国营幼儿园进行制度改造,一些老师不得不下海。

  在这些聚焦之外,关于仇和被诟病的铁腕行政更是无数,如他为了使得翻护栏的妇女道歉,不追到不罢休;他与乡镇长玩信息不对称游戏,愣是让乡镇长即使在上厕所也不得不如实报告;在拆迁工作中,他手指到哪里就拆迁到哪……然而,似乎没有任何一个书记,能像仇和那样一意孤行,即使面临巨大的争议和压力,依然能够坚持到底。

  光从这些措施来看,似乎不是侵犯了人权,就是与现行法规相抵触,但正是这些被我们视为不合理的政策和制度,却促成了当地迅猛发展。“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展才是硬道理”,真成了仇和的尚方宝剑。仇和在一片争议声中,仕途上连续“三级跳”,从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再到昆明市委书记,一跃当选为中国改革30年“改革之星”。

  这本《政道:仇和十年》不是一味歌功颂德的英雄谱,也不是作秀式的样板戏,两位记者用真实的笔触重写那些曾经争议一时的改革。读这本书好处在于让人清晰看到“仇和现象”的来龙去脉,看到了仇和的庐山真面目,而不是媒体报道的鸡零狗碎与断章取义。

  把一个人脸谱化、符号化是不公正的,若要真正了解仇和及他所做的事情,只有还其本来面目。读完此书会发现我们之前对于“仇和现象”非黑即白的惯性思维是错误的,这无法认清其折射出中国处于转型期政治的复杂性。仇和产生的土壤是中国特殊国情,诸如老百姓缺乏公民精神、缺乏基本权利意识等等。这些导致大多数人遇事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悲叹自己命苦。所以,只能期望青天再现,为民请命。

  于是出现了仇和这样一个好人、能人、强人,他强权在握雷厉风行,使得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社会面貌也焕然一新。虽然他很多做法至少让我这样的人无法赞同,有时甚至觉得仇和式的强权让人感到害怕,但在现实中国往往还是他这样做来得更见效。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