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小官阶,大制度

2010-06-04 11:30:33

来源:大众书评网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以说到了非常精熟的地步。不过他的著作大都是非常专门而精深的研究专着,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过于专业而显得有点艰深,那么《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则是其对一般读者写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一般来说,普及读本的写作要么过于琐细,要么流于概念化。作者在后记中也说“自己不怎么擅长深入浅出的东西”,其实这倒不是作者的自谦之辞。要把古代官僚政治制度尤其是涉及官阶这种专门性知识的读本写好,确实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而且对于严谨的学者来说,即使写作普及性读本,也会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即如何看待自己研究的领域的意义,以及在这个研究领域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波峰与波谷》的内容简介,这本书介绍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官僚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对官僚政治在夏商周时代的萌发,秦汉时代的蓬勃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混乱衰弊进行了叙述,对三省制、察举制等政治制度,提出了极具洞见的见解”。当然这种简介是非常笼统的,因为自从秦朝统一,中国建立庞大的帝国之后,中国官僚制度和官阶的发展是一个繁复与精微的发展过程,中间经历了周代爵制、二十等爵、秦汉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和文武散阶制等官僚制度,而且每一种制度下都涉及复杂的官名、官阶、爵位、品位、禄秩等,每一类制度、每一种官名都需要专门解释,才能让一般读者了解。因此如何把这些名词的内涵、演变及制度性意义钩索清晰,而不仅陷于琐细考订,一直是阎步克教授思考的问题。

  阎步克教授曾经打了一个比方,说研究工作“好比建一座楼,即便你只承担某一部分的修建,或只搞水暖、电气、装潢什么的,那也得在着手之前,对那座楼的样子心中有数”。否则对细部描述再精微,也可能只是隔靴搔痒。因此阎步克教授虽然研究的官阶是政治制度研究中很小的一个领域,但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各个细部的考察,应在更系统的理论背景下展开,才有利于确定其宏观意义”。也就是说,阎步克教授对官阶制度的研究,就是要从官阶这种小处入手,搭建起认识君与臣、官与官、官与民的框架,获得官阶的整体意义,从而在认识王朝官僚结构及演进这类宏观的问题上获得他人所不见的洞见。

  《波峰与波谷》其实就是阎步克教授通过对官阶制度的研究,搭建的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结构与变迁的研究框架,也就是他所说的传统官僚制度“大楼”的整体面貌。因此阅读本书,其实就是认识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结构与变迁这座大楼的样子。阎步克教授认为,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奠定了基础。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帝国的统一、动荡、分裂,这一时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经历了从波峰到波谷、从“常态”到“变态”、“回归”的过程,秦汉时期是波峰,因为这一时期建立了统一的帝国,从而有时间和精力设计一套完善统一的官僚体制并在全国施行,从而也使秦汉时期在“帝国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帝国的动荡和分裂,形成了多个王朝林立,王朝之间连年征伐不已,已无心力和能力建立完善统一的官僚政治制度,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官僚制度陷入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官僚制度在波峰与波谷震荡期间,慢慢地开始形成了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的“常态”和“变态”,中国后期的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其实就是围绕这种“常态”和“变态”在进行。所谓“常态”,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些概念,就是皇帝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儒家正统和士大夫政治。所谓“变态”,指的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期间,由于大一统帝国的解体,政治陷入动荡,法纪松弛,在统治集团内部演变出了一个士族门阀阶层,并获得与皇帝“共天下”的门第特权,于是在常态之外出现另一类政治形态。但是在“变态”的官僚政治制度下,“常态”的官僚政治制度从来就没有停止其演进的步伐,原因就是“秦汉制度文化展示的巨大惯性,它使帝国政治在穿越了各种波动变态之后,仍得以回归于其历史运动的‘轴线’”。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