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理想主义的趋势

2010-06-04 11:34:49

来源:大众书评网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颇费了些脑筋。为什么偏要放它?因为它描述的是作家。这是极其关键的,比文本还关键。写作第二位,什么样的人写更重要。越来越这么觉得了。

  选择理想主义,勿宁是把自己放在烤片上烤,有洁癖的人,首先把自己摆在阳光下晒。侯虹斌《长信宫词》里的班婕妤就是有洁癖的,她把世界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太理智,"水太清则无鱼",所以周围人都不喜欢她,乃至忌讳她,就连她"苦苦服侍了十多年的男人"、曾经很想掳获她甚至几乎掳获了她的汉成帝刘骜,都说她太讨厌。所以当她自求去侍奉太后,皇帝立即批可,还怕她意志不够坚决,令黄门给增成舍颁下诏书,还送来厚赐,把她逼到无可回头的境地。

  女知识分子不招人爱,许多男人都这么觉得。女人必须"很傻很天真",而知识恰是让人聪明和深刻。这是一个男权的世界,所以班婕妤的父亲老早就对她预言,"你是一个刚烈的女子,以后要吃苦头了。"父亲对女儿品德和才艺深怀许意,但是品德和才艺又会让她活不下去。然而她又必须活下去。为了活下去,她又只得放弃了尊严,躲在太后的羽翼之下。

  岂止是活,她其实也是断不了人间俗念的。这更可悲。认识班婕妤,是我十几岁时,很偶然地读到她的《团扇诗》:"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当时没记住作者名字,只被这诗里的绝望和感伤所吸引,现在看,这诗里对皇恩是很渴求的。确实,她也争宠,也嫉妒,当赵飞燕告诉她自己被封为皇后,她也"抑制不住的酸气直往头上跑"。我们愤世嫉俗,但其实我们也在这俗世之中,我们也免不了俗,甚至也很俗。我承认,《长信宫词》最打动我的,是这一点。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我知道其实我很怯弱,我只敢在有限的范围内抗争。

  自己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不是问题全部。人常是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处在盲区,所以人仍能责人,仍会觉得冤屈。比如班婕妤,就有貌似无可指摘的理由--她对汉成帝性格不满,谓对方懦弱、无能,还不满于他的大权旁落。敢情皇帝就应该手握大权,就应该行使皇权,就应该霸道--这就是世俗普遍认可的逻辑,有意无意间就出现了。在这种逻辑之下,忏悔是有限的。

  认识侯虹斌,是因为对我《抓痒》的讨论。侯虹斌在对我的书评中,有一个观点:"我只相信一个很朴素的真理:人是有理性的。尽管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荒诞,我们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尽管面对诱惑时,我们管不住自己,总是一再陷落;尽管我们浑身都是性格弱点,甚至蠢得伤天害理--可是,我们还不至于堕落像个疯狗一样,四处撞墙,四处咬人。"即便是咬人,也是可以辨析的,比如班婕妤。作者说班婕妤"一直是在和自己的命抗争,可是,她越挣扎,只有变得越坏。她的自觉没有挽救她,反而败坏了她。"其实未必。无论人有多大的错,只要有挣扎,就会有向上的趋势。这已经就值得欣慰了。我更愿意把班婕妤看成一个理想者,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趋势的人。那种纯粹光明的、"牧歌式"的理想主义太虚假了,我们要像老托尔斯泰理解谢尔盖神父那样理解理想主义,即便皈依上帝,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说到宗教,我想起一个事。曾经,我和一个友人去寺庙,友人有心遁入空门,但又担心遁入空门了,仍然不能免除烦恼,就一再问起这问题。其实,遁入空门不等于立刻就进入了理想的境地,只能说,你已经走向了理想,你有了这种趋势。有趋势,就有光,就有希望达到,哪怕最终没有达到目的。人生不就是一个过程?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