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高迪死了之后……

2010-06-04 11:19:05

来源:大众书评网

  看过这部小说后,如果能依照书中七处高迪建筑所设的密码点,依次走访巴塞罗那,来一场解密之旅,将增添更多游趣。

  《达芬奇密码》拉开了中国悬疑惊悚小说的阅读势头,掀起了一场悬疑小说的旋风;当上一个阅读高峰过去之后,简体中文版《高迪密码》野心勃勃登陆中国。这部被称作“西班牙国宝级”的悬疑解码小说目前已被译成19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印量突破200万册。

  2007年,被誉为“上帝的建筑师”的天才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被两位西班牙畅销书作家盯上,成了悬疑小说的主角。《高迪密码》以高迪之死为起点,构思奇特,设计了大量离奇巧合的故事情节,还为高迪的七座建筑制造了弦外之谜,更巧妙地将历史和宗教一一拆解。目前,此书在浙江、北京、天津、长沙等地销势良好,出版社已再次加印。

  解码故事:真实建筑与悬疑、谋杀共舞

  《高迪密码》故事起因于1926年高迪的离奇死亡。作者假想当时有个11岁的男孩胡安·济维尔在现场目睹了高迪死亡的过程。80年后,胡安垂垂老矣,他把孙女玛丽亚叫到身边,向她述说事情经过。但由于年老,他开始逐渐丧失记忆,最后只能交给孙女一把形状奇特的钥匙,希望她能解开高迪保守至今的秘密。玛丽亚是知名的艺术史学者,在数学家男友米盖尔以及日籍友人松明的陪同下,她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竞赛的惊险旅程。依循天才建筑师高迪遗留的线索,玛丽亚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繁杂的谜题。然而,一个神秘而凶残的地下组织正虎视在后,为了阻止玛丽亚将高迪的秘密公诸于世,他们先是杀死了胡安,之后又把魔掌伸向了玛利亚……

  《高迪密码》一书以巴塞罗那为故事背景,以高迪建筑为骨架,将巴塞罗那的艺术、历史、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展露得淋漓尽致,并将大量时下人们关注的建筑信息有机融入作品中,再加以解谜的神秘、剧情的惊悚,构筑出一部知性与娱乐兼具的悬疑小说。

  解码作者:穷作家和穷出版人的杰作

  记者从春风文艺出版社获悉,《高迪密码》引发的销售奇迹是由一名饿肚子的穷作家和濒临破产的出版人联袂创造的。作者安德罗·卡廉萨今年49岁,是个小有名气的作家。拿过5次文学奖,长期为报刊和广播节目撰稿,但却得靠白天在学校里任职才能维生。而埃斯特万·马丁,是个“不务正业”的人类学者,写过传记、儿童图画书,还自己开了一间小出版社,全赖公务员妻子的薪水支持。巧合之下,马丁出版了卡廉萨的书,两人相见恨晚,干脆联手创作。他们决定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主角,并一致选中了传奇建筑师高迪。

  就像一场文学游戏,两人收集资料、讨论剧情,不为著书立说,更像是自娱自乐。不料他们被高迪的故事深深吸引,他们分隔两地,定期见面讨论,然后各自回家创作,再把稿子e-mail给对方修改,还常讲电话讲到大半夜。卡廉萨向来以家乡的加泰隆尼亚语写作,马丁则生于西班牙家庭,惯用西班牙母语。所以《高迪密码》不仅是两人共同创作的结晶,更是用两种语言写成的罕见例子,也是巴塞罗那独特双语文化的见证。一年过后,两人看着完成的400页手稿,不知该怎么办。最后他们找上西班牙最重量级的文学经纪公司,经纪人一眼就看出稿子潜力无穷,立刻同意代理这部作品。不到一星期,卡廉萨和马丁便签下书约,海外版权更是接二连三售出。

  风靡19国家和地区印量突破200万

  本书初出版就在西班牙备受瞩目,英国版一推出也立刻登上排行榜,英国出版刊物Bookseller报道这本书是“丹布朗效应中最值得注意的一部”。2007年,《高迪密码》在西班牙首度上市,短短一个月内售出18国版权,成了国际文坛新宠。2008年,它风靡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印量突破200万册,被誉为西班牙国宝级悬疑解码小说。有意思的是,《高迪密码》中紧张、悬疑、谋杀、疯狂的故事情节引起不同国家各大高校建筑系、文学系及艺术系学生的争相阅读和热议。

  • 相关阅读
  • 中国式的爱情

      爱与美永恒存在,并不因为战乱与恶人的阻隔减少半分,也只有在不断追求爱与美的过程中,人的灵魂才能获得永生。  单从书名来看,《此情可待》明显是一部讲述古典爱情的传统小说。很难想见,对于新新人类来说,...

    时间:06-04
  • 创业之道,背水一战

      创业者是什么样的人?大前研一认为应该是“那些拥有自我价值观,自主自觉地向前看的人。”  无论每次买多少本书,付款前我其实已经把每一本都浏览过了。那为什么还要买它们呢?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和价...

    时间:06-04
  • “中国式清官”仇和

      在这社会,清官政治、强人政治从来是靠不住的,只有民主与法治才能保证长效、可持续发展。  近代以降,史官逐渐被记者所代替,很多新闻人主观上并无这样的自觉,客观上却以自己的笔记录了亲历亲闻的历史。记者...

    时间:06-04
  • 《今天》惦念昨天

      昨天不是因为它被承认而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它本身含藏丰厚而有意义。  1978年,《今天》杂志诞生。我不确知时隔三十年,我们是否清晰《今天》的意义。在当下缅怀抑或悼念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化氛围的情绪下,很有...

    时间:06-04
  • 理想主义的趋势

      世人谓我尖锐,许多人以为我的尖刀是戳向他人,戳向我的敌人,但其实,同时也戳向自己,我是我自己最大的敌人。  上了一学期日本文学,想想,必须给学生放一部片子:《华之乱》。片子很长,时间少,为了放它,...

    时间:06-04
  • 一部有关遮蔽的故事

      “三寸金莲”,一个听似无比美妙的词,然而封建时代的妇女却受尽其害,也因此,缠足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大陋习。  对于21世纪的年轻读者来说,“缠足”是一个久远而陌生的故事。对于历史学...

    时间:06-04
  • “失落童年”的产物

      在一个人的孩提时代,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大门敞开了,前途随之踏进了门槛。  当《布赖顿棒糖》出版的时候,格雷厄姆·格林的好友、作家伊夫林·沃评这样论说,本书“所刻画的彻底堕落的年轻人...

    时间:06-04
  • 揭秘雷曼破产之因

      对于很多人来说,雷曼兄弟并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的归属,他们分享雷曼的光荣,雷曼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在别了雷曼兄弟后,那些光荣和梦想又何去何从?  2008年的世界头等大事便是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

    时间:06-04
  • 小官阶,大制度

      一本给一般读者的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阶与政治制度演化的普及性读本。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阎步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尤其是对中国古代官阶制度的研究,可...

    时间:06-04
  • 将军性格与战争的关系

      违背战争的规律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缺失战争需要的性格是军队的缺陷,我们决不希望当战争打响之时,当将士血洒疆场,才去做早就应该做好的工作。  美国人斯坦利·赫什森所著的《一个军人的一生·...

    时间:06-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