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城市发展中真实的“人”

城市发展中真实的“人”

2014-12-26 16:53:37

来源:周航

   徐东的小说多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重视挖掘城市文明对传统和人性的扭曲及其变异的深刻内涵。徐东希望通过真诚地书写城市生活中的美丑善恶,揭示现代化和社会转型进程中城市文明给人心灵带来的无形重压和伤害。

  徐东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多是进入城市后经过一番拼搏而成为中产阶级的,但他们又是中产阶级当中最平凡的一群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物欲横流,影响并改变了原本朴实甚至是充满理想的他们。作者立足男性视角,侧面揭露了这些人在面对平淡的现实生活时做出的真实反应。《新生活》里的李明亮真实而敢于追求自我,却很难被传统道德所接受。经历了4个不同女人之后的李明亮无法面对内心的矛盾和扭曲,最终以自残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消失》里的孙勇大胆宣扬自我欲求,他没有一个固定的女朋友,但他内心却是渴望爱情的。孙勇的“消失”无疑是对城市物质化和人性变异的一种最为惨烈的诠释。

  深圳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城市符号,改变了男人,也改变了女人。《洗脚》中胡英山的包办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他从来没有爱过在乡下的妻子,可是随着儿子的突然离世,提出离婚的竟然是妻子,这让胡英山不得不接受自责、忏悔的煎熬。另一个人物赵涌与妻子各自过着自由轻松的日子,这婚姻就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叶代这个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深得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喜爱,这使他空虚的精神世界似乎找到了某种寄托。追逐财富和女色之余,叶代却感到生活缺乏追求而没有价值。如此对现实生活的自我反思明显带有不满足的意味,这无疑又形成了某种精神挤压状态。

  徐东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之所以不能拨开爱情和婚姻的云雾,是因为在物质化的都市里,人的心灵与肉体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博弈,这大概是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逃离的宿命。徐东的小说无疑是在丰富我们当今的城市书写经验,同时也画出了一道难能可贵的时代精神轨迹。小说的男主人公几乎都有过崇高的理想,他们的追求也都满怀激情,甚至饱含着人性的光辉,但当他们进入城市,很快就被物质化、欲望化了。可以说是时代的机遇造就了他们的“成功”,然而又是这个时代影响和改变了他们,致使他们最终迷失在都市里。在现实中,他们仿佛陷入一个泥沼里,越挣扎就陷得越深,最后干脆释放自己、麻醉自己。

  渐渐迷失在都市中的人类,不得不在迷失的路途中同时与金钱和情感纠缠不清。徐东小说中的“他们”在精神日渐枯萎的同时,产生了对物质和情感的追求以及对其他事物的新看法和理解。于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日益蔓延,理想、爱情、金钱之间的界限纠缠不清。徐东用朴实的文字为读者展示了一个个城市生活的场景,透视了年轻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小说其实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融入了作者对人性矛盾的思考和对人生内涵的探索。

  《洗脚》里的老邹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甚至有以自己的艺术理想来拯救人类精神危机的宏愿。相较于胡英山的物质化、欲望化和自我迷失,老邹虽然有些偏执和迂腐,但他始终执着于最终要破灭的理想。很明显,作者意识到了城市文明给我们当代人的生活所带来的精神困境。“一分钱”的乞讨暗示了对物质和金钱的某种鄙视,乞讨本身也包含着精神拯救意义上的施予。这种“行为艺术”意在唤醒人心,意在拉近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 相关阅读
  • 冬天去哪儿了——当代电视剧创作现象一瞥

    《一仆二主》剧照 简单枚举法虽有周延不足的缺点,但作为一种抽样验证的逻辑方法,还是可以见出整体特征的。  若以季节特点来观照《夫妻那些事》《咱们结婚吧》《我在北京挺好的》《父母爱情》《一仆二主》等等...

    时间:12-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