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读者对话
2014年上海国际童书展期间,曹文轩“丁丁当当系列”图书发行200万册研讨会举行,这套书的热销证明了“艺术坚守”与“大众欢迎”之间并非对立。这一年,张炜尝试儿童文学写作并推出新作《少年与海》,赵丽宏出版了《童年河》,虹影也首次出版儿童文学《奥当女孩》,诗人王小妮等编选了不同版本的给孩子们的诗,显现出作家对于更多年龄层次的读者的重视。这种经典文学与大众阅读对话关系的建立,也为儿童文学以外的其他文学样式创作提供了启示。它提醒我们,无论如何,对于美的坚持,仍是抵达万千读者内心的路径。2014年,随着新的传播方式的介入,诗歌的音乐化、广场化、公共化现象值得关注。深圳“第一朗读者”活动将诗人和诗评家请进书城,与读者一起,共享融合文学、音乐、舞台和朗诵元素的诗歌之美;“诗歌来到美术馆”和“外滩艺术计划·诗歌船”,都力图使诗歌走出象牙塔,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这样的对话,还表现在诗人作家对于文学之外的学术、思想以及艺术的关注度大大增强了。吉狄马加的长诗《我,雪豹……》,将视点放在生态学的开掘上;胡平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将千年瓷都与中华文化的发展相关联,写得深入而动情;杨守松的《大美昆曲》、庆山的《得未曾有》、赵雁的《中国飞天梦》、徐江善的《孔子,走出国门》、艾克拜尔·米吉提的《父亲的眼光》、帕蒂古丽的《词语带我回到喀什葛尔》,各从艺术、宗教、科技、文化、语言等方面开掘文学的领地,并传达出文学与不同领域读者对话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