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诗歌的多元化发展和繁荣,越来越多的“草根诗人”持续涌现并引起诗歌界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甚至像余秀华、郭金牛、许立志等诗人已经成为了文化事件。其中新媒体尤其是移动自媒体对这些“草根诗人”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草根诗人”通过个人的真实体验和对日常生活的抒写正在建构现实主义的新景观。这些“草根诗人”的社会身份、日常生活、诗歌美学、社会效用和自媒体影响亟需从学理的角度予以梳理和总结。
2月9日,由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诗刊社、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草根诗人”现象与诗歌新生态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副主编李少君,中国作协创研部何向阳、彭学明,以及吴思敬、林莽、张清华、罗振亚、大解、刘立云、李云雷、霍俊明、张杭、饶翔、严彬、李壮等诗人、评论家与会研讨。大家围绕“草根诗歌”的诗歌美学与社会效应、新媒体和自媒体对诗歌生态的新影响、诗歌写作与日常现实的关系、“草根诗人”与现实主义的新景观等问题进行研讨。
李敬泽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批来自基层的写作者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他们有不同的命名,比如草根诗人、底层写作、打工诗歌等。虽然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草根诗人,但这只是冰山一角。他们是庞大的写作群体,我们虽然无法给出准确的命名,但必须充分地加以认识、评价。在谈论这些诗人的时候,很多评论者强调必须去除他们的身份,单纯地谈论他们的诗歌,这是由意义的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评论者者的文字里,我们能够鲜明地看到他们的身份意识,只不过他们大多以自己为知识分子自居。因此,我们应该分析身份对于这些草根诗人的影响。同时,还应该注意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文学出现了新的生态,如果说,我们评论者以前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去评论、怎么评论文学这些诗人诗作,但现在议程完全掌握在写作者一边,他们通过新媒体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这也是值得关注的。另外,在这股热潮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观念,认为我们的诗歌只有10个读者是正常的,如果有十万个读者,那这诗歌就显得不那么“高大上”了。这是一种很奇怪的观念。
- 相关阅读
-
奇葩雷人书名不过是一种文化伪装
奇葩雷人书名不过是一种文化伪装 近日,豆瓣上有一则“书名为什么这么长:当代中文书名大赏”的帖子,引起众多网友、读者的关注,更有出版社在微信微博上公开评选“最雷”书名。 在...
-
方文山谈写作:把想到或观察到画面用文字具象表达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昨日下午,作为汉台青少年冬令营的重要活动,以浓郁中国风特色词作而征服两岸歌迷的台湾著名作词人方文山,在台湾新北市南山...
-
2014年理论批评:构建“说真话、讲道理”的文学生态
新观察·年度综述 2014年理论批评: 构建“说真话、讲道理”的文学生态 □李云雷 2014年,文学批评一方面对最新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做出及时的分析与评判,一方面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
-
反腐题材影视作品应该冲破禁区
《黄克功案件》剧照《生死抉择》剧照《大雪无痕》剧照 反腐没有禁区。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采取零容忍的庄严态度,面对如火如荼的反腐斗争,我们的影视作品却少有反映这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的力作。 当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