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毕飞宇:写作永远不是一个手艺

2015-02-28 11:17:52 来源:广州日报

  当代文学的调整与转向

  出版方介绍,“推出《毕飞宇文集》,当然是对毕飞宇创作的一个总结和回顾,但仔细翻阅这按照时间序列编排的作品,会发现毕飞宇的整个创作过程与当代文坛的发展和变化有着微妙的同步对应关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独树一帜的先锋文学、历史叙事、到后来的新现实主义回归,以及当下城市题材所受的关注,捧读毕飞宇的作品,我们可以一并感受到近三十年来当代文学的每一步调整与转向。

  记者认为,《毕飞宇文集》可以说是为读者推出了当代文坛创造流转的典范文本,为研究者提供了近三十年文学创作的类似编年史的小说文本。而且,毕飞宇的作品,从最初的先锋创作到现今的底层关注,都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以贯之的较高的水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称毕飞宇的创作,是对当代文坛每一次转型的最佳诠释。这是毕飞宇创作之于当代文学的特殊意义所在,也是推出《毕飞宇文集》的深层用意所在。

  对话毕飞宇:

  哪怕是莫言,他也不敢说,我会写小说了

  广州日报:新书发布座谈会为什么用“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这个标题?是否跟您文集的底蕴切合?

  毕飞宇:我用最简单的语言说一下为什么用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这个话其实是有一个对象的,这个对象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太复杂,我也说不好,但中国文化有一个重要的外部特征就是含蓄。每一个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人都怀着特别的智慧,这个智慧就是难得糊涂。我们不知道真理是什么,但是我们坚信:不管是读书人还是靠体力混饭吃的人,其实都必须面对一个真理的问题。

  我和张莉女士聊天时,就这个问题谈得特别多,最后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识: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处境底下,勇敢地打开牙齿,让我们生动的舌头做它本来应该做的事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呢,我们找到了一句话——牙齿是检验真理的第二标准。

  广州日报:创作的几十年里,你遇到最大的困惑和挑战是什么?

  毕飞宇:从我高中时候开始写作到现在,其实不存在没有困惑的写作,写作永远不是一个手艺。比如你昨天不会包饺子,你妈妈晚上教你怎么擀皮,怎么包,你可能终身都会包了。写小说不是这样的,你学会这个东西了,不意味着可以凭借这个手艺混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