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迟子建:如果不写作我可能去当一个农妇

迟子建:如果不写作我可能去当一个农妇

2015-03-23 09:39:23

来源:北京青年报

  答题者:迟子建

  提问者:刘雅麒

  时间:2015年2月23日

  1看到《群山之巅》最后一句话“一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你创作完这部作品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迟子建:就是一种无言的苍凉感。也许是与笔下相处了两年的人物告别的那种心疼与不舍;也许是内心还涌动着一股热泉,可又无处倾泻的那种伤感。

  2《群山之巅》这本书书名的内涵?

  迟子建:我塑造的这个小镇,在地理位置上处于群山之巅,所以很自然地就用了这个标题。高高的山,普普通通的人,这样的景观,也与我的文学理想契合,那就是小人物身上也有巍峨。

  (问:为什么钟情小人物?)

  在小说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与配角。只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即便着墨不多,配角也能焕发出主角的光彩,比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和薛蟠。在我的作品中,尤其是长篇小说里,很少有人是特定的主角。我觉得,长篇小说特别需要“过客”式的人物。我写过《伪满洲国》,六十多万字,是编年体结构。我用了上百个小人物,来构筑我文学眼中的“伪满洲国”,哪怕是写到溥仪这样的“大人物”,也采用写小人物的笔法,因为我觉得小人物身上,更能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我的其他长篇,如《额尔古纳河右岸》和《白雪乌鸦》,也都是以写小人物为主,包括新近的《群山之巅》,更是中国极北地区小人物的群像,因为在我眼里,小人物身上都有闪光点。这样的闪光点往往是在深渊之中,在泪水之上,所以格外湿润夺目。

  3 你作品中哪个人物最有代入感?

  迟子建:如果说代入感是指人与景物的相融,那么我很多作品都具有这种特色。要说最鲜明的,大概要属《额尔古纳河右岸》中那个讲故事的酋长的遗孀了。

  4 你很欣赏萧红,能具体谈谈萧红对你的影响吗?

  迟子建:萧红的语言特别好,天然,生动,表现力强,如同音乐作品,每个词都能放在音准上,即便有“越轨之音”,也不刺耳,其实做到这一点很难。她的文学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所以会长青。但萧红是任何人都无法模仿和逾越的,因为她的文学和生命完全融为一体,是她自己的绝唱。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 相关阅读
  • 批评家李陀:以往对路遥的评价是不公平的

      已故作家路遥及其作品《平凡的世界》在中国当代文学史里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一个在读者中赢得很高声誉并引发了空前阅读热情的作家,却在批评界和 文学研究界长期评价不高,甚至一度不被放到文学史中去讨论。这种&...

    时间:03-23
  • 阎真:总要有一种平衡的力量

      几个月前,我把新的长篇《活着之上》投给了《收获》杂志。编辑给我打电话,讨论小说的修改,他说,小说中以曹雪芹为代表的那些文化人物表达的精神力量,还是很难平衡现实生活功利欲求的牵引,这就像一杆秤,所称...

    时间:03-23
  • 冯骥才:社会较为浮躁 太多人想发财

      昨天,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参加文艺界别小组讨论并在会后阐述观点。  他认为,目前整个社会较浮躁,太多人想发财,最浮躁的莫过于春晚抢红包环节,此举将传统习俗变质,“把春节的传统文化...

    时间:03-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