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书虫侃书

创作不能疏离主流价值

创作不能疏离主流价值

2015-04-15 11:36:38

来源:中国作家网

  我们国家的主流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优先的公义性和人民本位的先进性,与西方国家价值观资本优先和个人本位的性质大为不同,更能代表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指向。习近平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弘扬我们的主流价值,实际上就是在守护其公义性和先进性,就是在坚守我们对光明未来的信念与向往。文艺的使命是塑造崇高灵魂、守护美好精神家园,是立德、立心、立人,只有表现主流价值,高扬主流价值,才能发挥好引领、陶冶和鼓舞的作用。

  近些年来,广大文艺家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创作了大批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但必须看到,当下也存在着疏离主流价值的倾向,仿佛距离愈远,艺术性愈高,不仅使自身创作陷入迷雾,而且干扰了受众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一是以展示人物性格复杂性为名,用中和化描写削平主流价值。比如,有的作品表现凶犯,常勾兑些善良品质;写欺诈者,一定要展现其诚实的一面;写剥削者,涂上一层仁慈的玫瑰色;写暴君,撒上点美德的佐料;写汉奸,点缀些美好人性;写侵略者滥杀,也要在其眼睛里流露出人道的哀伤……这样就将人物形象中和化。本来这些反面人物,可以激发起人们批判丑恶的正义力量;但现在一中和,这种激发就失去了着力点。还有些作品则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喷洒一些恶劣个性以实现中和。这样一来,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被混淆,无原则地限高主流价值,拔高非主流价值和反主流价值,拆除基本的善恶、美丑界线,使受众丧失对崇高的敬仰感和对卑劣的辨别批判力,陷于一种平庸的审美。

  二是以世俗化诉求抑制主流价值。在一些作品中,主人公高尚的道德荣誉感被世俗利益的满足感所取代,他们对崇高说“别了”,对理想说“戒了”,建设国家的劳动热情和纯真理想被扑灭,取而代之的是发财热望与身体欲望的膨胀和张扬,使个人主义战胜集体主义,激发起的崇拜不再是劳动英雄、革命英雄,而是财富英雄、权力英雄。普通劳动者作为历史主体的主人翁地位,在这些作品中又一次让与帝王将相与商贾富豪。有所放纵,就必然有所压抑,主流价值在这样的创作倾向中必然处于被压抑、被疏离状态。

  三是以娱乐化手法解构主流价值。上世纪30年代,鲁迅就对有导演想改编《阿Q正传》表达过反对,他说:《阿Q正传》“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脚,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之一顾”。这表明鲁迅对当时舞台表演娱乐化的警惕和清醒。滑稽是为了空洞的笑,哀怜是为了煽情,偏重女角是为取悦观众、博取票房。这些娱乐化手法在当前一些文艺创作中并不鲜见。娱乐是文艺功能之一,但并非其功能的全部和根本。如果把文艺当成为娱乐而娱乐的载体,认为娱乐是文艺的根本属性,甚至以娱乐化方式表现极为严肃的主题,就会使本应负载的精神价值日益枯萎。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