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从书卷气到米面香 浙江工业大学把课堂开到生产一线

2021-08-27 08:19: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从书卷气到米面香 浙江工业大学把课堂开到生产一线

工人将水缸里浸胀的白米捞出,倒入机械设备打磨成米浆,再一袋袋灌装起来叠进压浆机压干,为后半夜的米面制作做准备……8月份以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高桥街道下浦郑村的特色米面产业园,一到傍晚就米香氤氲。浙江工业大学食品营养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杨开携团队成员,现场就生产流程改善、加工条件完善等方面情况跟进调研。

“直接到生产一线学习,读研的‘第一课’令我印象深刻。”今年9月即将入学的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研究生新生张玲说,这个暑假她提前跟着导师杨开进村学习,了解到下浦郑村从事米面产业生产加工已有百年历史,生产的米面口感爽滑,米香浓郁。

2019年,高桥街道和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学院开展深度合作,依托米面产业结对共建,采取校地合作的方式,借引高校人才科技资源,通过机械替代,解决劳动力匮乏、生产流程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助推下浦郑村米面产业转型升级。

“项目团队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原先村里都是一家一户采用传统手工来做米面,费时费力不说,小作坊的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杨开告诉记者,经过同学们的设计,原先零散的小作坊如今被集中成9家,并建立了米面集中加工点,开始采用半机械化方式生产米面。

张玲说:“到生产一线学习,让我对食品专业对于帮助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接下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我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希望可以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截至目前,杨开团队实地对接下浦郑村20余次,已帮助下浦郑村开发包括七彩米面在内的新产品6个,建立了质量安全控制标准,目前正加快对接推进米面自动化工厂建设。如今,下浦郑村米面产业已从手工制作升级到半机械化加工,年产量1100多万斤,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目前,我们跟浙江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还在谋划继续创新米面制作工艺。”下浦郑村村委会主任林保平告诉记者,3年内下浦郑村的米面制作将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模式,预计年产值可达1亿元。同时,全自动化生产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操作过程中繁重的体力劳动,村里一些因无法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而收入微薄的老人们也能参与米面制作或者参股入股。

洪恒飞 陈曼姣 林佳云 本报记者 江 耘

  • 相关阅读
  • 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山西放大招

    原标题:让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山西放大招山西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共有23.5万人,较去年增加0.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山西省委、省政府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

    时间:08-27
  • 租房中介卷款失联 大学生维权受阻

    原标题:租房中介卷款失联 大学生维权受阻  跟租房中介签了合同,交了半年房租,可租期刚过半,大学毕业没多久的董鑫琪竟被“赶”出了租住的小屋。  不久前,自称房东的几个人找上门来告诉董鑫琪,他们已经1个多...

    时间:08-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