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进校园 古韵有新声

2021-11-12 08:34: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非遗进校园 古韵有新声

“河南全省拥有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728个,涉及面广、价值高、影响大。”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丁永祥说,据统计,河南省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达22万多条,很多项目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价值。

“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已经坚持了16年,仍在不断探索。”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说。

“把已经泛黄破损、字迹模糊的手抄剧本,逐字逐句整理录入电脑。”现在已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专业研二学生的任弦,对抢救“两家闲”的暑期社会实践记忆犹新。

“两家闲”是拥有独特方言唱词、唱腔的地方戏曲,在河南省沁阳市及周边县市已流传300多年。河南师范大学师生的到来,让村里的老艺人们看到了希望。任弦和同学们并没有满足于把资料录入电脑,而是在一个月时间里学会了一出戏。一个月后,同学们的演出得到了村里人的称赞。随后,师生们不仅把“两家闲”带回了校园,还主动与景区和演出单位联系,帮助“两家闲”剧团找演出机会,增加收入。

河南师范大学成立的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入围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该中心先后录制了民间艺术音像资料上万分钟,已形成记录文字资料200多万字,收集整理民间戏曲剧本400多本,拍摄相关文物、表演、艺人等资料照片1万多张,协助申报“二股弦”“东路怀梆”“哼小车”“乐腔”等项目入选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回来我征西元帅徐震山,想当年老夫镇边关,边疆平稳无事端……”怀梆戏曲《反西京》的铿锵唱词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传出。在河南师范大学,非遗项目的演出已经制度化、多样化。豫剧名家虎美玲、著名京剧教育家源君等也经常登上该校的讲台与学生交流,怀梆、柳子戏、大平调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每年都会在学校展演。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就是希望将青年学子的文化基因激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玉芳说。

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艺术展演为补充,河南师范大学构建了“教学科研+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的四位一体“大美育”实施体系。学校开设了《戏曲鉴赏》《陶瓷艺术》《舞蹈鉴赏》等8门艺术类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满足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艺术的追求。学校还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设立了河南木版年画选修课程,成立兴趣小组,打造文创产品,建设具有创新活力的“河南木版年画”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通过讲座、展览、表演、实践等方式,让非遗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梅宪宾说。(崔志坚 刘吉磊)

  • 相关阅读
  • 湘河镇初级中学扎实高效推进冬季消防安全工作

      本网讯(李南)时至寒冬,天干物燥,正是火灾等突发事故频发的季节,为了有效避免此类突发事故的发生,湘河镇初级中学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消防安全工作。  一是及时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要求学校各部门务必要强...

    时间:11-18
  • 最新!多地高校调整寒假放假时间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为进一步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安全,多地高校根据国内疫情形势和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师生意愿和需求,陆续调整寒假放假时间。人民网对部分高校的放假安排进行了梳理,以供参考...

    时间:11-12
  • 学生代购的“苦”与“乐”

    原标题:学生代购的“苦”与“乐”“你问的这个产品现在做促销活动,买一件包邮,还送小样和面膜……”深夜11点多,章婷还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回复顾客的咨询信息。临睡前的几个小时,这名女大学生打包好了要寄出的23件...

    时间:1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