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学手语备纸笔 服务冬残奥知己知彼

2022-03-06 08:1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学手语备纸笔 服务冬残奥知己知彼

  22岁的王梓博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志愿者。在助听器的帮助下,王梓博在志愿服务中和健全人一样,可以正常交流。北京冬奥会上,他在国家体育馆尽职尽责,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冬残奥会期间他将继续服务于此。在王梓博看来,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帮助别人,他愿意在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中付出更多。

  王梓博是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的大四学生。虽然先天伴有听力障碍,但他仍然希望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贡献力量,报名参与了赛会志愿者选拔,最终如愿以偿成为国家体育馆的赛事服务助理。

  赛事服务助理的职责有哪些?王梓博将其归为四类,即赛前组织观众进场,引导观众找到自己的座位;赛时监督观众佩戴口罩,提醒观众场内不能饮水和进食;赛后引导观众有序退场;为观众答疑解惑,如指引场馆卫生间、商店位置等。

  在场馆培训期间,王梓博特别关注到“无障碍轮椅座席区”。为提升残障人士的观赛体验,国家体育馆对多区域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还增加了无障碍看台,把最佳观赛位置的座席留给残疾人观众,这让他感到特别欣慰。

  在冬奥会比赛期间,王梓博亲眼见到同事将残疾人观众一次次引导至无障碍观赛区,其间产生的共情让他内心颇感温暖。设置无障碍卫生间、打造无障碍流线……王梓博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对无障碍环境的构建,使残疾人能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社会的包容性与日俱增,大大提升了残疾人的归属感。

  “欢迎来到国家体育馆”“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帮助”“离席时请您注意脚下”“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在场馆服务过程中,这是王梓博重复最多的话。他细致的引导、真诚的笑容,受到了现场观众和场馆经理的肯定。

  王梓博记得,在中国队和德国队的冰球比赛前,有一位外籍观众找不到座位,他亲自引导这位观众落座,这位观众掏出手机与他合影留念。这让王梓博感到,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帮助别人。

  最令王梓博感动的瞬间,是有一次在走廊门口迎接观众时,一队小朋友小手举着门票,排队等候进入观众席。“小朋友们,晚上好,欢迎你们来到国家体育馆,祝你们观赛愉快!”王梓博热情地向孩子们打着招呼,小朋友们也热情地向他挥手。其中一个小男孩跑过来说:“哥哥,你们好棒,我将来也要成为像你们一样的志愿者!”

  比赛本身也有很多难忘时刻。2月12日,在中国男冰对德国队的比赛中,王梓博和观众们一起见证了中国男冰在冬奥会历史上的首粒进球。“当时整个场馆沸腾了,观众们都举起国旗欢呼,呐喊声响彻国家体育馆。作为志愿者,虽然我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但我也被这个激动人心的场景所感染,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王梓博说。

  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国家体育馆继续承办残奥冰球比赛。王梓博在开赛前特意学习了一些手语的动作和表达方式,希望在志愿服务中派上用场。他说:“届时会有更多的残疾人观众前来观赛,我不仅学习了手语,还备好了笔和纸,随时准备与观众沟通,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提供最好的观赛体验。这是我的职责。” (记者 崔毅飞)

  感言

  “能够参与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服务,我感到非常幸运,这段经历为我的大学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愿意做一颗螺丝钉,为国家体育馆赛事顺利运行贡献微薄之力。”——王梓博

  • 相关阅读
  • 哈萨克族姑娘“圆梦”一线志愿服务

    原标题:哈萨克族姑娘“圆梦”一线志愿服务  协助入境涉奥人员进行行李交运,做好代表团与服务商的翻译,进行引导服务……在北京首都机场,一支由北京物资学院61名师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承担起了机场物...

    时间:03-06
  • 在实践中成长是我的最大收获

    原标题:在实践中成长是我的最大收获  首次从事韩语翻译志愿服务,就是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这样盛大的世界级赛事中,这一开始让主媒体中心志愿者卢月双多少有些紧张。但随着赛事服务的推进,接触到...

    时间:03-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