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北方开始供暖,这位研究燃煤的院士却永远离开了……

2023-11-13 17:36: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李依环)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热能工程领域的先行者与奠基人、全国师德标兵,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副校长、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秦裕琨,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13日7时35分在黑龙江哈尔滨逝世,享年90岁。

图片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

秦裕琨1933年5月出生于上海,1953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同年作为师资研究生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边学习边执教,1954年牵头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锅炉制造专业。1981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秦裕琨院士为我国热能工程科技和教育事业奋斗一生。他长期致力于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面的技术和工程研究,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热水锅炉,发明了劣质煤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大型燃煤电站系列“风包粉”浓淡煤粉燃烧技术及装备、安全低污染煤粉燃烧技术及装备等,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家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利用作出突出贡献。

“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青年时期的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

大学毕业时,秦裕琨正赶上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他本可以留在家乡上海,但他的3个分配志愿分别填写了东北、西北、华北。

当时的秦裕琨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参与建设新中国!”

1953年,坐了三天四夜火车的秦裕琨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师资研究生。上完一年俄语预科后,学校研究决定抽调他跟随外国专家边学习、边讲课,筹建锅炉制造专业。原本想学机械设计的秦裕琨,毫不犹豫地改了行,开始从零摸索。

秦裕琨编写的教材和著作。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

“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面对无专门教材可用的困境,秦裕琨开始琢磨“自力更生”,挤出时间编写,终于在1959年完成初稿并油印出版。

1963年,这本内部教材正式成为新中国锅炉制造专业的第一本国家统编教材。后来,他相继出版的5部著作,大多也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

“科研成果必须接受实践检验”

“光在屋里搞理论不行,科研成果必须接受实践检验”,这是秦裕琨在科研事业中始终坚持的理念。

秦裕琨与团队在一起。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普遍使用强制循环热水锅炉,通过蒸汽采暖热得快,凉得也快,且停电后锅炉运行安全难以保障,对其进行改造成了当时业内亟须解决的难题。

秦裕琨提出热水锅炉自然循环的学术构想。为了将其变为现实,他昼夜不停地绘制草图,吃住都在锅炉房里,一熬就是两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秦裕琨制造出我国第一台自然循环锅炉。我国很多地区冬季采暖至今仍然采用这种锅炉。

面对煤炭燃烧效率低、污染高等问题,秦裕琨向更尖端的煤炭利用技术发起冲锋。经过三年攻关,他成功研发煤粉燃烧新技术。

此后,针对不同燃烧方式和煤炭种类,秦裕琨带领团队研发了系列“风包粉”浓淡煤粉燃烧器,其中水平浓淡直流燃烧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被制造厂和电厂普遍采用,每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

秦裕琨院士为师生讲党课。哈尔滨工业大学

进入21世纪,秦裕琨开始专注于煤炭清洁利用及节能技术研究。89岁担任党支部书记的他,带领碳中和能源技术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以“党和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为目标,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

秦裕琨常说,“要干就干别人干不了的,要啃就啃别人啃不动的。”

“我最看重的身份就是人民教师”

无论做普通教师,还是担任学校领导,秦裕琨都强调“立德树人、科研报国”。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70年,89岁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他一直是深受大家尊敬的“秦先生”。

秦裕琨院士在实验室与青年师生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供图

他坚持开门办学,让渴望深造的年轻人获得学习机会。秦裕琨曾寄语青年学子,“学就学好,干就干好”“努力成长为为国家作贡献的杰出人才”。

自2019年12月起,秦裕琨院士向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累计捐赠人民币150万元,同时设立“秦裕琨基金”支持学科发展。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哈工大校训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我……”在今年9月22日举行的哈工大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仪式上,秦裕琨院士深情地回忆了在哈工大学习生活70年的经历,表达了助力学校新百年发展的心声。

正如他所专注的“燃烧”事业一样,身体力行,秦裕琨院士不仅为我国能源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后辈们带去温暖与能量。

  • 相关阅读
  • 2023年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 11日-12日,2023年湖南省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举行。大赛以“坚定文化自信、增进国际理解”为主题,经过激烈角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工商大学、中南林...

    时间:11-14
  • 北京大学举办第五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创新创业论坛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孙竞)12日,以“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主题的北京大学第五届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创新创业论坛举办。论坛围绕前沿交叉学科发展与产业人才培育等话题展开探讨...

    时间:11-14
  • 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原标题:践行大学文化使命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沿着党的二十大指引的方向·教育笔谈】近期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切实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

    时间:11-14
  • 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

    时间:11-14
  • 让高等教育区域师资配置更平衡更充分

    原标题:让高等教育区域师资配置更平衡更充分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要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加大对东北高校办学支持力度,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高等教育...

    时间:11-14
  • 加快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

    原标题:加快打造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可以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

    时间:11-14
  • 香港教育新机遇 交流合作促共赢

    原标题:香港教育新机遇 交流合作促共赢  学生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图书馆里学习交流。资料图片   【大湾观察】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

    时间:11-14
  • “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大举行

    “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大举行。校方供图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11日-12日,“东亚文化与韩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20余所大学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会...

    时间:11-13
  • 缅怀!那位89岁还站着给学生上课的院士走了......

    人民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李依环)记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工程力学与计算力学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钟万勰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1月12日7时05分在大连逝世,享年89岁。图片...

    时间:1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