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校园

天津大学理学院:“一人一策”激发人才创新潜力

2023-11-22 08:28: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天津大学理学院:“一人一策”激发人才创新潜力

图为天津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工程师、天津大学沈志康奖教金获得者刘京津正在指导本科学生操作示波器。 刘延俊摄

近日,《科学》在线刊发了一篇名为《全氟羧酸的低温矿化》的论文。论文提出了一种处理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全新方法。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天津大学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李预立是一名标准的“00后”。

像李预立这样的理科基础研究人才在天津大学层出不穷。近年来,天津大学理学院持续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别是在科研实践、师资配备、国际交流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探索。

培养科研能力

回忆本科时光,天津大学毕业生卜一凡最难忘的是在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参与了多个科研训练项目。“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坚定了我投身基础学科研究的信念。”卜一凡说。如今他以年级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保送至北京大学。

天津大学理学院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天津大学理学院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形成了低年级聚焦专业兴趣与认知培养、高年级聚焦科研实践与学术表达的科研能力培养大框架。

该学院以促进学生科研创新培养为目标,围绕科技竞赛、学科前沿、科学普及,通过开设讲座、课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院在本科生入学时期开展入学讲座,初步培养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在大二时期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增强学生对学科认同感,拓宽学术视野;再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兴趣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学习,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人才培养需要为学生自主探究留足空间。”天津大学理学院院长耿延侯介绍,“为解决以往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安排较满、学生自主支配时间太少的问题,我们增强了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灵活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修读方案,为有学术志趣、有潜力的学生提供‘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培养方案。”

凝聚育人合力

累托石片层改性研究在工业印染废水处理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天津大学理学院教师马骁飞把在科研实验中开发出的两个科研成果编入了实验教材中,以此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深度和质量。

“马老师将他的科研成果用于我们本科生的教学实验或学生竞赛项目中。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第四届卓越杯新实验创新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慧智说。

为了让有潜质的未来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天津大学理学院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专业教师间的沟通合作,通过构建多重育人队伍,实现协同育人。学院实施师友导师计划,成立导师队伍,创造各种方式促进师生交流,发挥师友导师育人作用。在学生培养方面,学院强调“点燃一把火”,而不是“灌一桶水”,注重因材施教,让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成为主导。

2022年,天津大学理学院共有12名本科生在顶级及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级赛事奖项。

“我们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天津大学常务副校长、理学院博士生导师胡文平说。

加强合作交流

今年暑假期间,天津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刘昌龙等带领15名2022级天津大学本科生赴新加坡开展研学。

“这样高水平的交流学习,让我们在本科阶段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术思维,获得更多学术资源和机会。”天津大学理学院物理强基班本科生李仲杰说。

高水平基础学科人才培养需要置身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环境,在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天津大学理学院坚持“以本为本”,与国外著名大学开展交流合作,定期组织本科生赴海外知名高校参观学习,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增强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天津大学理学院还不断加强与国内重点院所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加快卓越人才的培养。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签署了联合培养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创办了“钱三强英才班”,并联合设立了侯德榜奖学金、严济慈奖学金以及纳米科学探索奖学金等,共同培养对化学、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感兴趣,且有志从事相关领域方向研究的本科生,为我国大科学工程建设、相关研究领域及单位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记者 陈 曦 通讯员 张 华)

  • 相关阅读
  • 家教门风与青少年人格养成有何关联?专家学者热议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李依环)作为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系列活动之一,“家教门风与人格养成——核心素养与协同育人”主题论坛日前在广东珠海举办,来自京珠两地的专家、学者、一线教...

    时间:11-23
  • 9所高校联合发布“北斗星链”内涵发展行动计划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李依环)22日,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沙河校区举办。会上,九所高校联合发布《北京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北斗星链”内涵发展行动计划...

    时间:11-23
  • 全球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挑战、动力与启示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创新程度与组织的知识吸收与创造能力、技术转让及扶持政策等紧密相关。国外的创新成果主要来自于企业的大型实验室,但最近二十年来,由于创新周期...

    时间:11-23
  • 我国科研城市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原标题:我国科研城市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携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22日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显示,2023年,19个中国城市进入全球百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时间:11-23
  • 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记者张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2日公布2023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5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4人。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

    时间:11-23
  • 深圳医学科学院成立

      本报深圳11月22日电(记者赵永新、吕绍刚)集医学综合研究、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级学术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2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成立。深圳医学科学院将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鼓励源头创新...

    时间:11-23
  • 科研“朋友圈”:从“生根”到“深耕”

    原标题:科研“朋友圈”:从“生根”到“深耕”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医用复合抗菌导管产业化项目、精密电控调压阀控制电路研制与试验产业化项目……11月21日,在2023“浙里...

    时间:11-23
  • 《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显示:我国科研城市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李依环)22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发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3》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19个中国城市进入全球百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名单。其中,北京连...

    时间:11-23
  • 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举行“互联网+”大赛成果对接会

    原标题: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举行“互联网+”大赛成果对接会11月中旬,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23“互联网+”大赛成果对接会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举行。此次活动是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首场大...

    时间:11-22
  • 武汉大学成立华中首个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原标题:武汉大学成立华中首个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11月中旬记者获悉,华中地区首个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日前在武汉大学成立。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表示,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和培育交叉学科,对于实现高水平科...

    时间:11-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